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海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肾病
  • 8篇IGA肾病
  • 5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5篇肾脏
  • 5篇肾脏病
  • 5篇肠道
  • 4篇IGA1
  • 4篇病患
  • 4篇病理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肾脏病理
  • 3篇透析患者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结肠透析
  • 2篇医学生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肾衰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

  • 25篇贺海东
  • 22篇徐旭东
  • 17篇胡屏
  • 15篇孙蔚倩
  • 6篇张栋梁
  • 6篇吴佳君
  • 5篇金玫萍
  • 4篇陈霞
  • 3篇陈霞
  • 3篇刘萍
  • 2篇苏畅
  • 1篇晋玮
  • 1篇王华
  • 1篇吴慧娟
  • 1篇顾卫英
  • 1篇刘帅
  • 1篇张志刚
  • 1篇朱一凡
  • 1篇张雅菲
  • 1篇齐郑

传媒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道菌群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HD组、HD+HDF组和HD+HDF+HP组。另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全段PTH(iPTH)、钙、磷。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测定肠道菌群的含量。结果:三组血透患者在年龄、KT/V、URR、Alb、Hb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血清PTH、磷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Alb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D+HDF+HP组血清PTH、磷低于HD组和HD+HDF组(P<0.05,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1),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5)。HD+HDF+HP组嗜酸乳杆菌含量显著高于HD组和HD+HDF组(P<0.01,P<0.01),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HD组和HD+HDF组(P<0.01,P<0.05)。CKD5d期患者嗜酸乳杆菌含量与PTH、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181,P=0.010;r=-0.247,P=0.000);双歧杆菌含量与PTH、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176,P=0.013;r=-0.136,P=0.041),大肠杆菌与PTH、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278,P=0.032;r=0.167,P=0.003);粪肠球菌与PTH、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13;r=0.446,P=0.025)。结论:尿毒症会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充分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肠道菌群,CKD5d期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孙蔚倩贺海东唐余燕徐旭东
关键词:血液透析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尿毒症最常见病因。IgAN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为病理特征,研究表明低糖基化的多聚IgA1(Gd-IgA1)被称为“致肾病IgA”,是IgAN的关键致病因子,但迄今为止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IgA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唐余燕贺海东徐旭东
关键词:肠道菌群
副头静脉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副头静脉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都有副头静脉,随机分成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实验组对副头静脉用丝线结扎阻断,对照组不处理副头静脉,2组均行前臂标准动静脉端侧吻合术。术后8w、20w比较2种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早期失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8w实验组头静脉血流量好于对照组,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t=3.402,P=0.002);早期内瘘失功率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20w实验组头静脉血流量好于对照组,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t=3.102,P=0.004);早期内瘘失功率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246,P=0.022)。结论副头静脉的存在会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早期内瘘失功率增加,副头静脉的处理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术至关重要。
吴佳君贺海东胡屏陈霞张栋梁徐旭东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急性肾梗死一例
2024年
急性肾梗死是肾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因栓子脱落或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肾组织缺血坏死,引起急性肾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现报告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急性肾梗死病例,并复习急性肾梗死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等,以指导临床。
唐余燕贺海东朱一凡胡屏金玫萍徐旭东
关键词:急性肾梗死荨麻疹肠道感染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观察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于本院行MHD的7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组(34例)和罗沙司他组(36例)。观察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剂量以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计算,根据血红蛋白(Hb)改变幅度并调整剂量。观察时间为24周,每12周随访血清铁(Fe)、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每4周检测Hb改变幅度(ΔHb)评估疗效。结果罗沙司他组的疗效优于rhEPO组(P=0.003);随访24周,罗沙司他剂量随Hb水平幅度上升逐渐减少;罗沙司他组的基线单室尿素清除率(spKt/V)、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与Hb改变均无相关性(均P>0.05);随访12、24周,罗沙司他组的透析充分性、CRP、iPTH与Hb均无相关性(均P>0.05);罗沙司他组的Fe、TSAT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24周时,rhEPO组的Fe均较基线值下降(均P<0.05),24周时TSAT较基线值下降(P=0.007);随访12周时,罗沙司他组的SF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24周时其较基线值下降(P=0.028);随访12、24周时,rhEPO组的SF较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多途径发挥作用促使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提高铁利用,与rhEPO对比,改善肾性贫血的疗效更显著。
孙蔚倩佟怡婧唐余燕吴佳君贺海东徐旭东
关键词:肾透析红细胞生成素贫血
血清Gd-IgA1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糖基化IgA1(Gd-IgA1)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激素治疗后反应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室住院的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以肾活检证实为IgAN并同意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以肾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的患者20例作为疾病对照组,以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采集以上各组生化指标,收集各组血清及IgAN患者激素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利用KM55 ELISA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样本中Gd-IgA1水平,并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将上述IgAN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切片进行Haas分级,对分级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3.56±0.30)mg/L及疾病对照组(3.40±0.41)mg/L比较,IgAN患者血清Gd-IgA1水平(9.44±0.74)mg/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IgAN患者血清Gd-IgA1水平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并且经激素治疗1个月后,IgAN患者Gd-IgA1水平较使用激素前下降(P<0.05)。结论血清Gd-IgA1水平与IgAN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且经激素治疗后水平下降,提示检测血清Gd-IgA1水平对诊断IgAN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肖勇贺海东胡屏孙蔚倩徐旭东唐余燕
关键词:IGA肾病激素治疗生物标记
一种糖尿病肾病预测模型的建构、判断方法及其试剂盒
一种糖尿病肾病预测模型的建构、判断方法及其试剂盒,其步骤包括:采集样本;进行第一清洗步骤,将样本利用第一洗剂进行清洗;对已进行第一清洗步骤的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标记;进行第二清洗步骤,将已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的样本利用第二洗剂进...
徐延勇吴慧娟张志刚石佼玉徐旭东贺海东胡屏
尿半乳糖缺陷IgA1水平与IgA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2年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及尿液半乳糖缺陷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水平与临床病理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的相关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尿Gd-IgA1、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水平。IgAN组45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显示IgAN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尿Gd-IgA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Gd-IgA1水平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及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IgAN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细胞黏附分子1、D-乳酸、脂多糖、二胺氧化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均P<0.05),且与尿Gd-IgA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Gd-IgA1水平与IgAN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相关。
唐余燕贺海东胡屏孙蔚倩金玫萍刘萍黄鲁生徐旭东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半乳糖肠道屏障生物标志物
血清、尿NGAL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和病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lipocalin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内铁离子转运,炎症反应和肿瘤细胞转移等,是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在慢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性肾病、Ig A肾病、多囊肾等研究中发现,血、尿及肾组织中的NGAL含量亦增高[1~3]。本研究通过检测血和尿NGAL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中的改变,探讨与CGN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其在CGN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孙蔚倩胡屏贺海东唐余燕陈霞金玫萍张栋梁晋玮刘萍徐旭东
关键词:病理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
上海市闵行古美社区普查高血压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成人高血压病患者中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查阅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常住人口30岁以上人群健康档案,根据资料完整性共收集20 45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各组随机抽取100例,选取正常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Rho激酶1(ROCK-1)和TGF-β_1水平,分析ROCK-1和TGF-β_1在各组表达规律及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肾损害比例为20.62%;(2)与对照组比较,A、B、C组ROCK-1及TGF-β_1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A、B、C组间ROCK-1和TGF-β_1血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761,P=0.038)。结论:高血压性肾损害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程度与ROCK-1、TGF-β_1浓度呈正相关,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过程。
胡屏贺海东孙蔚倩陈霞罗小蓉储继志徐旭东
关键词:高血压病肾损害RHO激酶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