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洁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50例为RA组,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5例为RA合并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记录RA组与RA合并恶性肿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在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均高于R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RF、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组(P﹤0.01)。经ROC曲线分析可知,HIF-1α、ICAM-1、VCAM-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85、0.752。结论 RA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RA合并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指标。
-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低氧诱导因子-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恶性肿瘤
- 认知心理干预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联合病友互助支持模式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等情绪及社会功能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常规心理咨询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师心理认知干预及病友互助支持模式。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18.32±5.15)和(15.34±6.15),两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15.56±3.21)和(11.87±2.43)两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SDSS总评分及各因素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及病友互助支持模式能大大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缓解其焦虑、恐惧等情绪,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推进临床进展。
- 王薇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张健坤
-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临床疗效
-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血液病住院患者出现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8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共84例,采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采用自动细菌检测仪进行细菌鉴定。观察84患者中的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液感染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者中培养出88株病原菌,其中4例患者为复合感染。检测出革兰阳性菌40株(45.45%),革兰阴性菌41株(46.59%),真菌7株(7.95%)。84例患者中17例患者出现死亡(20.24%),经分析84例患者中的死亡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后发现死亡组和未死亡组的年龄(χ~2=5.452,P=0.020)、初始经验治疗(χ~2=8.924,P=0.003)、粒细胞缺乏(χ~2=10.591,P=0.001)、出现感染性休克(χ~2=20.021,P=0.000)、合并心功能不全(χ~2=25.831,P=0.000)、PICC置管(χ~2=16.361,P=0.000)在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5,P=0.355)。不恰当初始经验治疗(P=0.004)、年龄≥60岁(P=0.002)、粒细胞缺乏>7 d(P=0.003)、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1)、合并心功能不全(P=0.000)、PICC置管(P=0.002)为血液感染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病患者血液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及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心功能、改善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改善患者的预后的关键措施。
- 唐琳洁
- 关键词: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病原菌
- 两种去甲基化药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与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生存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扎胞苷治疗,研究组予以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细胞免疫水平、体液免疫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阿扎胞苷相当,可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唐琳洁罗泉芳王薇朱世为缪志超
- 关键词:地西他滨阿扎胞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功能生存率
- COTPE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双打击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COTPE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双打击淋巴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3例经病理和FISH诊断为双打击淋巴瘤的患者使用COTPE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d1;长春新碱1.4 mg/m2,d1;吡柔比星50mg/m2,d1;泼尼松100 mg,d1~5;依托泊苷50 mg/m2,d1~5)联合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治疗6个周期。结果23例中获CR 11例(47.8%),PR 6例(26.1%),SD 5例(21.7%),PD 1例(4.3%),总有效率(CR+PR)为73.9%,2年生存率为91.3%,3年生存率为65.2%。Ⅰ~Ⅱ度骨髓抑制5例(21.7%),转氨酶升高2例(8.7%),脱发19例(82.6%),消化道反应14例(60.9%),Ⅲ~Ⅳ度不良反应少。结论 COTPE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双打击"B细胞淋巴瘤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
- 罗泉芳唐琳洁王薇
- 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高危M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阿扎胞苷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血常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生存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9/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扎胞苷相比,采用地西他滨治疗高危MDS的效果更加理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在进行药物选择时,需根据患者病情慎重考虑,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 唐琳洁罗泉芳朱世为王薇
- 关键词: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阿扎胞苷
- SLEDAI-2000与Classic BILAG两种评分系统评价LN患者的疾病活动状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SLEDAI-2000与Classic BILAG两种评分系统评价狼疮肾炎(LN)患者的疾病活动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L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LEDAI-2000与Classic BILAG两种评分系统对其疾病活动状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种评分系统与LN患者疾病活动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两种评分系统评测分数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P均<0.01),与血红蛋白、血小板、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及补体C3呈负相关(P均<0.01);Classic BILAG评分与抗ds DNA抗体不相关,SLEDAI-2000评分与抗ds DNA抗体呈正相关(P<0.01);Classic BILAG评分与活动指数(AI)、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损害(TIL)呈正相关性(P均<0.01),SLEDAI-2000评分仅与Al呈正相关(P<0.01),与CI、TIL不相关;两种评分系统结果有差异时,Classic BILAG分级低者与SLEDAI--2000评分低者尿蛋白定量(24 h)分别为(0.26±0.19)g、(2.07±2.29)g(P<0.05),AI分别为1.5±0.4、3.9±2.1,Classic BILAG分级低者尿蛋白定量(24 h)和AI均明显低于SLEDAI-2000评分低者(P<0.05)。结论 SLEDAI-2000与Classic BILAG两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评价LN患者的疾病活动状况,但后者与LN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优于前者,可为LN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依据。
-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CLASSIC
- 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羟氯喹片,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补体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SLEDA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1q、C3、C4水平明显增加,β2-MG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补体和β2-M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SLEDAI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左旋咪唑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 关键词:盐酸左旋咪唑片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因子血清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