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肿瘤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细胞
  • 5篇骨髓瘤
  • 3篇血液
  • 3篇预后
  • 3篇硼替佐米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疗效
  • 3篇免疫
  • 3篇狼疮
  • 3篇化疗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3篇高危
  • 3篇胞苷

机构

  • 18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8篇罗泉芳
  • 11篇王薇
  • 7篇朱世为
  • 7篇唐琳洁
  • 5篇廖东
  • 4篇文健
  • 3篇吴春林
  • 2篇张健坤
  • 2篇郭君
  • 1篇郭君
  • 1篇黄智

传媒

  • 2篇华夏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50例为RA组,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5例为RA合并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记录RA组与RA合并恶性肿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在RA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均高于R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组血清HIF-1α、ICAM-1、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合并恶性肿瘤组的RF、anti-CCP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组(P﹤0.01)。经ROC曲线分析可知,HIF-1α、ICAM-1、VCAM-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85、0.752。结论 RA患者血清HIF-1α、ICAM-1、VCAM-1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RA合并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指标。
郭君朱世为廖东罗泉芳陈钦玭唐琳洁文健王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低氧诱导因子-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恶性肿瘤
ECT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为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更强,在临床上常表现皮肤、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侵。多数PTCLs的治疗效果比B细胞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总体预后较差。
罗泉芳朱世为廖东黄智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化疗预后的相关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经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化疗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经IA方案化疗且完成12个月随访的57例预后不良AML患者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经IA方案化疗且完成12个月随访的57例预后良好的AML患者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AML患者经IA方案化疗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初始白细胞计数(WBC)、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CD11b阳性、CD34阳性、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复制(FLT-3-ITD)突变型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WBC高水平、VEGF高水平、CD11b阳性、CD34阳性、FLT-3-ITD突变型是AML患者经IA方案化疗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AML患者经IA方案化疗治疗预后不良可能受初始WBC、VEGF水平、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类型的影响。
罗泉芳王薇
关键词:阿糖胞苷伊达比星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类型
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评价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住院治疗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BC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硫酸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盐酸表柔比星)方案,分别按照方案设定条件,以28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短效疗效及总体反应率(ORR)、生存分析及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抑制因子和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ORR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观察组的中位OS和P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免疫抑制因子(IL-6、IL-7、TGF-β)、淋巴细胞(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高免疫能力。
罗泉芳王薇陈钦玭庞爱萍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方案
国产卡泊芬净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国产卡泊芬净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并在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IFD的46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位年龄为51岁(11,77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5和21例。根据IFD临床诊断分级结果,将这46例IFD患者分为确诊组(n=5)、临床诊断组(n=17)、拟诊组(n=24);根据患者在接受卡泊芬净治疗前是否采取其他静脉抗真菌药物治疗,将其分为初治组(n=12)和挽救组(n=34)。不同IFD临床诊断分级、治疗分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诊治及不良反应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卡泊芬净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IF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患者的随访截至卡泊芬净治疗结束后2个月。对按照不同IFD临床诊断分级、治疗分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O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中位年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或Mann-Whitney U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并且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NXSYY-2020-073)。结果对本研究46例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IFD患者的调查结果如下。①这46例患者均为肺部IFD者,其中5例同时合并真菌血症。其中以年龄19~59岁与罹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者为主,占比分别为69.6%(32/46)、39.1%(18/46)。②这46例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血培养检出真菌5例,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检出真菌13例。确诊组5例患者中,检出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者分别为2、2和1例;临床诊断组17例患者中,检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菌者分别为4、2
文健吴春林罗泉芳
关键词:卡泊芬净侵袭性真菌感染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中性粒细胞缺乏
双打击淋巴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9年
双重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是具有MYC易位和B细胞淋巴瘤2(BCL-2)易位,或在一些罕见病例中有BCL-6易位的淋巴瘤。双重打击淋巴瘤是一种极具有挑战的无标准治疗方案的恶性肿瘤,它是一种以MYC异位和BCL-2基因异位重排为特征的一种淋巴瘤,它的免疫组化染色呈现MYC和BCL-2基因表达阳性。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方法去治疗,其效果较没有发生这些改变的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笔者就DHL的治疗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罗泉芳
关键词:发病机制预后因素
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对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其特征研究
2023年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化疗治疗,另外50例研究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造血系统、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14)遗传学特征方面,研究组患者出现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阻患者(12次对比8次,X2=2.34,p=0.126);在del(17p)遗传学特征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的次数也高于研究组患者,但差异并不显著(5次对比2次,X2=3.60,p=0.058);在其余遗传学特征方面,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采取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罗泉芳吴春林庞爱萍
关键词: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沙利度胺联合改良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近些年来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MM以化疗为主,常用方案为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长春新碱(VCR)、阿霉素(多柔比星,ADM)、地塞米松(DXM)方案(VAD),因该方案疗效显著,而且对难治复发的患者也有显著效果。
罗泉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长春新碱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将SLE患者的自身抗体、补体等SLE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补体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的自身抗体谱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最高;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两者均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呈正相关(P〈0.05),但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要高于ANA;补体C3、C4水平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均呈负相关(P〈0.05);抗史密斯(Sm)抗体等其余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SLE活动指标数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多项SLE活动指标可更准确地诊断SLE,尤其是当SLE标记性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时,参考ANA、补体C3、C4C3、C4水平等其他活动指标能减少SLE的漏诊,并能更好地判断SLE活动度,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罗泉芳
关键词: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类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两种去甲基化药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与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生存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扎胞苷治疗,研究组予以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细胞免疫水平、体液免疫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阿扎胞苷相当,可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唐琳洁罗泉芳王薇朱世为缪志超
关键词:地西他滨阿扎胞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功能生存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