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内镜
  • 4篇疗效
  • 4篇内镜
  • 4篇高血压
  • 4篇出血
  • 3篇重型
  • 3篇颅内
  • 3篇脑出血
  • 3篇开颅
  • 2篇动脉瘤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预后
  • 2篇清除术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蛛网膜
  • 2篇网膜

机构

  • 12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王鹏
  • 2篇冯康
  • 2篇魏雪峰
  • 1篇洪志斌
  • 1篇赵自育
  • 1篇杨永红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动脉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结果:开颅夹闭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而住院费用、动脉瘤的复发率、术后1月的GOS评分均低于栓塞组(P<0.05),两组术后6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相比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存在相对费用高,有复发可能等不足,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胥文德王鹏魏雪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内镜疗法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疗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评定标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王鹏
关键词:神经内镜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疗效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治疗中分别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的作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相对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加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优先选择。
海澜王鹏洪志斌
关键词:冠心病瑞舒伐他汀药物疗效血脂指标
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小儿鞍上蛛网膜囊肿的疗效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鞍上蛛网膜囊肿(SA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的25例SAC的临床资料。25例术后随访6~19个月,平均(10.32±2.37)个月。结果25例手术时间为53~105 min,平均(72.01±18.37)min;术中出血≥80 ml 9例(36.00%);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7.36±2.57)d。术后3~6 d发生发热4例、硬膜下积液5例、头皮下积液2例,对症处理后改善。术后MRI复查显示囊肿明显缩小,脑积水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SAC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SAC安全且有效。
胥文德王鹏魏雪峰
关键词:神经内镜疗效
血清Hcy及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来院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检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血清Hcy、NT-pro-BN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NT-pro-BNP与LVEF、LVEDD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予以抗心衰治疗,出院后1年内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并进行组间血清Hcy、NT-pro-BNP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LVEF小于对照组,LVEDD以及血清Hcy、NT-pro-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NT-pro-BNP均与LVEF呈负相关(r=-0.867、-0.892,P均<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812、0.870,P均<0.05);MACE组血清Hcy、NT-pro-BNP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均<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为预测临床预后提供依据。
海澜雷晓亭王鹏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体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影响的分析
本文总结1994~1996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9例,探讨了体温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预后的关系。本组病人选择GCS≤8分,昏迷时间最短15小时,排除入院时高热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心电图...
冯康王鹏胥文德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GCS
文献传递
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采用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阶梯组40例,以及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对照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颅内压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阶梯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进一步降低颅内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
王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疗效
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36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分析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分析36例行改良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组)和同期35例行常规血肿清除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为6.5个月,按GOS评估法判定疗效,A组36例,良好17例(47.22%),重残14例(38.89%),死亡5例(13.89%)。B组35例,良好8例(22.86%),重残19例(54.29%),死亡8例(22.86%)。两组患者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虽不能降低死亡率,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冯康王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膨出颅内血肿清除术
右美托咪定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和耗氧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和耗氧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的机制。方法以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动脉阻塞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仅进行假手术处理,n=8),CIRI组(CIRI模型大鼠,n=8)和Dex组(CIRI模型大鼠,给予1 mg·kg^(-1)·d^(-1) Dex治疗,n=8)。通过莫里斯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和记忆功能。通过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神经元损伤。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大鼠脑组织中Drp1、Mfn1、Mfn2、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抵消功能。使用Clark型电极检测脑组织分离线粒体的呼吸耗氧量。结果CIRI组寻找隐藏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Dex组寻找隐藏平台的潜伏期较CIRI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停留在第三象限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Dex组停留在第三象限的时间较CIRI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Dex组脑梗死体积较CIRI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Dex组CA1锥体神经元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较CIRI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Drp1、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Dex组Drp1、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较CIR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Mfn1和Mfn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Dex组Mfn1和Mfn2蛋白表达较CIRI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降低,Dex组线粒体膜电位较CIRI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升高,Dex组活性氧水平较CIR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杨永红杨帆王鹏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内镜组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小骨窗组(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小骨窗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骨窗组(P<0.05)。术前,两组GOS评分、NFDS和AD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OS评分、NFDS和ADL评分较术前变化显著,且内镜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血压病史、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术前GOS评分均是影响内镜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大力使用。高血压病史、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术前GOS评分可能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王鹏王晓曦牛祥王明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