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红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1篇动力学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镇痛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术后
  • 1篇剖宫产术后
  • 1篇剖宫产术中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椎管
  • 1篇椎管内
  • 1篇椎管内麻醉
  • 1篇自控静脉
  • 1篇自控静脉镇痛

机构

  • 3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杨永红
  • 1篇王鹏

传媒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和耗氧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和耗氧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的机制。方法以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动脉阻塞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仅进行假手术处理,n=8),CIRI组(CIRI模型大鼠,n=8)和Dex组(CIRI模型大鼠,给予1 mg·kg^(-1)·d^(-1) Dex治疗,n=8)。通过莫里斯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和记忆功能。通过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神经元损伤。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大鼠脑组织中Drp1、Mfn1、Mfn2、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抵消功能。使用Clark型电极检测脑组织分离线粒体的呼吸耗氧量。结果CIRI组寻找隐藏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Dex组寻找隐藏平台的潜伏期较CIRI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停留在第三象限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Dex组停留在第三象限的时间较CIRI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Dex组脑梗死体积较CIRI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Dex组CA1锥体神经元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较CIRI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Drp1、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Dex组Drp1、细胞质Cytc水平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较CIR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Mfn1和Mfn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Dex组Mfn1和Mfn2蛋白表达较CIRI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降低,Dex组线粒体膜电位较CIRI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I组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升高,Dex组活性氧水平较CIR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杨永红杨帆王鹏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平面不同剂量应用催产素对产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平面应用不同剂量催产素对产妇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I-II级产妇,随将其分成3组,每组各40例。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I组T10以下,II组T6-T8,III组T4-T6,每组根据催产素不同用量随机分成3组:a组(5U),b组(10U),c组(20U)。结果:当麻醉平面上界在T6-T8范围时,给予3组患者催产素5U,患者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1个范围,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最少,同时对子宫的收缩也满意。3组患者中静注催产素后,心率增快和血压下降幅度随剂量增加呈递增局势,而对产妇的子宫收缩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平面上界在T4-T6时更为明显和突出,常常需要使用麻黄碱维持;平面在T10时心率和血压的下降不明显,但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欠佳。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调整麻醉平面上界在T6-T8水平时,5u缩宫素静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避免加重心血管副作用,不会对产妇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杨永红孙孝斌
关键词: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催产素血流动力学
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PCIA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纳布啡进行PCIA,术后给予研究组患者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进行PCIA。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泌乳素(PRL)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尿恢复时间和首次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均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产妇术后6~48 h 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术后6、12、24 h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两组产妇PRL、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的PCIA中应用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可促进产妇术后康复,提高镇痛效果,缓解产妇产后抑郁情绪,促进泌乳功能改善,且安全性理想。
杨永红
关键词:剖宫产自控静脉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