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昌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容积再现
  • 2篇骨折
  • 2篇鼻骨
  • 2篇MSCTA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选择
  • 1篇动脉壁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平面重建

机构

  • 12篇泗洪县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宿迁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裴昌军
  • 11篇王琨
  • 7篇裴敏
  • 7篇王磊
  • 2篇蔡维波
  • 2篇陈方园
  • 1篇唐永华
  • 1篇沈雨
  • 1篇蒋健
  • 1篇缪飞
  • 1篇朱杰
  • 1篇赵雪松
  • 1篇王德杭
  • 1篇周令飞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探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SPTP瘤体与瘤周血管之间的关系,以及瘤体与周围组织间关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表现,肿瘤与周围组织、邻近血管关系。结果 3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6例(47.1%)、颈部2例(5.9%)、头颈部1例(2.9%)、体部5例(14.7%)、尾部4例(11.8%)、体尾部4例(11.8%)、钩突部2例(5.9%)。15例实性(44.1%),7例囊性(20.6%),12例为囊实性(35.3%)。34例中除1例完全钙化者无强化外,余33例病灶表现为包膜、实性部分或分隔持续强化,部分病灶内实性部分表现为云絮状不均质强化。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6例其病灶与邻近血管粘连、浸润,1例病灶与邻近组织器官粘连、分界不清,1例病灶包膜不完整,术前MSCT诊断与术中、术后病理相符。结论 MSCT检查对SPTP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MSCT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瘤周血管、组织之间的关系,对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裴昌军唐永华赵雪松缪飞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64排螺旋CT卷积核的选择在横断面及容积再现重组中对鼻区骨细微结构显示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卷积核的合理选择在横断面及容积再现(VR)重组图像中对鼻区骨细微结构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鼻区扫描图像分别选择卷积核为H50s,H60s及H70s进行横断面重建后再行VR重组。结果卷积核H5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低,显示对比差;VR重组图像表面过于平滑,对鼻区骨细微结构的显示明显不足。共显示鼻颌缝112条(其中76条清晰显示,36条隐约可见),鼻额缝56条(37条可见,19条隐约可见),鼻间缝38条(20条可见,18条隐约可见),鼻骨孔29个,其他孔及筛沟不可见;卷积核H6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显示对比良好,VR重组图像有一定的颗粒感,对于解剖结构的显示率高,可清晰显示鼻颌缝119条,鼻额缝59条,鼻间缝59条,鼻骨孔81个,鼻骨其他孔17个,筛沟50条;卷积核H7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更高,显示对比佳,图像清晰锐利,VR图像表面粗糙,颗粒感明显增强,部分解剖结构显示不清,共显示鼻颌缝显示117条,鼻额缝显示58条(其中38条可见,20条隐约可见),鼻间缝显示57条(其中37条可见,20条隐约可见),鼻骨孔显示79个,鼻骨其他孔显示15个,筛沟显示47条(其中30条可见,17条隐约可见)。结论卷积核的合理选择在横断面及VR重组图像中对于鼻区骨细微结构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
关键词:鼻骨卷积核容积再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成像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认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MRI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影像特点。结果 21例患者均为单发,右侧颞叶15例,左侧颞叶6例。囊肿长轴和脉络膜裂走行方向平行,横断位多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泪滴状,冠状位及矢状位部分为双凸透镜形、箭头样或梭形,呈脑脊液信号,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及周围脑实质无强化。病灶最小者直径为5 mm,最大者囊肿体积为13 mm×19 mm×25 mm。结论脉络膜裂囊肿具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及MRI表现特点,MRI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裴敏裴昌军王磊王琨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囊肿磁共振成像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随访确诊40例(60髋)成人ANFH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成人ANFH的显示及诊断能力。结果 40例患者(60髋)MRI表现为早期ANFH 39髋,中晚期21髋,其中坏死区MRI表现为A型脂肪信号型20髋,B型血液信号型19髋,C型水样信号型10髋,D型纤维组织信号型11髋。线样征19髋其中"单线征"2髋,"双线征"17髋。47髋骨髓水肿,MRI表现为0级7例,1级23例,2级8例,3级9例。关节囊积液,其中0级3髋,1级40髋,2级9髋,3级8髋。结论 MRI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及分期分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裴敏王琨裴昌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BAC)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PBAC的MD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段性分布2例(22.2%),叶性分布5例(55.6%),弥漫分布2例(22.2%)。蜂窝征3例(33.3%),蜂窝征内实变影2例(22.2%);枯枝征5例(55.6%);血管造影征4例(44.4%);磨玻璃征5例(55.6%),其中3例(33.3%)磨玻璃影内见实变影;叶间裂膨隆征3例(33.3%)。结论:PBAC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全面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裴敏裴昌军王琨周令飞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来我院就诊的鼻部外伤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每位患者诊断过程如下:首先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对扫描的薄层轴位图像进行连续层面观察,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在工作站上行MPR及VR重建,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初步诊断42例鼻骨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14例。28例多发骨折最终诊断有25例相符,3例过度诊断,分别将鼻骨孔、鼻骨表面压迹、鼻骨下端驼峰样变异误诊为骨折;14例单发骨折中有8例相符,6例不符,其中3例应为多发骨折,另外3例分别将鼻骨孔、缝间骨、鼻骨下端缺损误诊为骨折。初步印象8例未明确诊断,最终均作出了明确诊断:3例为骨折,2例为鼻骨下缘缺损变异,1例为鼻骨驼峰样变异,2例为鼻骨孔;初步诊断12例未见异常,最终有10例符合,2例为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MPR及VR后处理技术对诊断鼻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王磊裴昌军陈方园王琨
关键词:鼻骨骨折
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36例CTA检查为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并对责任动脉瘤行栓塞治疗。结果:MSCTA诊断动脉瘤36例,烟雾病13例,动静脉畸形8例;DSA和栓塞手术结果证实:MSCTA诊断动脉瘤正确33例,误诊1例,漏诊2例,其对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1.7%;不同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分析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室出血大多由烟雾病引起,脑叶出血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畸形,脑深部出血主要原因为烟雾病,混合性出血可由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引起。结论: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王磊裴昌军王琨蔡维波
关键词:颅内出血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的多层螺旋CT诊断
2012年
①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及方法。②方法总结分析16例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对比表现,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③结果 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1例,B 15型。CT主要表现为:所有病例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主动脉内膜钙化者伴有钙化斑内移;5例见主动脉内壁上有溃疡形成;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并发胸腔及心包积液。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症。④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朱杰裴昌军裴敏沈雨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在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在第5腰椎横突肥大(HTPL5V)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诊断为HTPL5V综合征患者,均行MS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及VR重建,全面观察其形态特征、与邻近骶骨关系及第5腰神经受压情况。结果 25例中,共36侧横突过度肥大,表现为宽度、长度及厚度增大,以宽度增大为主;共发现HTPL5V有4种类型:Ⅰ型(单纯型)、Ⅱ型(假关节型)、Ⅲ型(融合型)、Ⅳ型(混合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5例,Ⅳ型3例;共观察到30侧假性孔道形成,有7侧Ⅱ型肥大所形成的假性孔道外侧壁的内缘增生致孔道狭窄,第5腰神经受压,1侧Ⅲ型肥大所形成的假性孔道整体狭小致第5腰神经受卡压。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在诊断HTPL5V综合征中具有重要价值。
王磊王琨裴昌军蔡维波
关键词:腰痛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
不同组织起源的壶腹周围癌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起源的壶腹周围癌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及MRCP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组织起源的壶腹周围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MRI及MRCP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2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6例,胆总管下端癌7例,壶腹癌7例,乳头周围十二指肠腺癌2例。壶腹周围癌的MRI主要表现是病变处胆管壁不规则增厚、腔内结节或胆管周围软组织肿块,从而导致胆管和/或胰管管腔不规则狭窄、截断,并病变近端胆管和/或胰管扩张。2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胆系扩张,其中8例梗阻端截断,7例胆总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4例梗阻端肿块。7例胆总管下端癌中4例(57%)出现"三管征",6例胰腺癌出现"四管征"2例(33%)。"三管征"和"四管征"是胆总管下端癌及胰头癌较为特征性MRCP表现。结论 MRI及MRCP在对不同组织起源的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中,定位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特异性。
裴敏裴昌军王琨
关键词:肝胰管壶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