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

作品数:2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汤因比
  • 4篇文明
  • 4篇现代主义
  • 3篇电影
  • 3篇艺术
  • 2篇对话主义
  • 2篇英语
  • 2篇政治
  • 2篇文化
  • 2篇文明观
  • 2篇文明观念
  • 2篇文明理论
  • 2篇先锋派
  • 2篇教学
  • 2篇撮要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跨文化...
  • 1篇大学英语
  • 1篇档案
  • 1篇杜甫

机构

  • 20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卧龙...
  • 1篇阿姆斯特丹大...

作者

  • 23篇刘宝
  • 5篇刘宝
  • 2篇李小华
  • 1篇曹慧慧
  • 1篇汪倩

传媒

  • 4篇电影评介
  • 4篇文教资料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文史杂志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年份

  • 2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交通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
2015年以来,中国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把握当下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历史的关注。因为历史作为一种真实的有关于人类的长期实践,对现实生活是有理论价值的,对未来也具有指导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就有不少涉及交通建设的观点论述。我们将汤因比的"交通观"理论与当下"一带一路"发展实况进行结合,研究汤因比的思想是否对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借鉴意义,从而通过这种比照,研究多年前的思想成果是否还能在新时代的绽放出新的生命。
苏钰葶王曦冉宗文刘宝
关键词:汤因比
同时代性:汤因比的文明魔方
2019年
围绕汤因比"所有文明都是同时代的"之判断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文明"同时代性"模型的构建。表面上,"同时代"像是一块平面的棋盘,"文明"如同散落在上面的棋子,但汤因比"同时代"的概念本质上具有历时性和相对论的色彩,是其将文明史放在漫长的生命历史和地球存在历史中进行比较而得出的概念,是经过"时空压缩"而成,它在历时性的角度上有更多纵深的层次,如同无数平面棋盘的层层叠加,因此汤因比文明"同时代性"的模型不是平面的"棋盘",而是立体的"魔方";第二,文明模型的运动方式。"棋盘"和"魔方"的模型本身隐含了运动的本质,不论是棋盘上的棋子,还是附着在魔方每一个层面上文明的立足点,中间都是"间性"的存在,没有"间性",就没有"差异",就没有了诸多文明的个体。棋子在平面上的运动使得棋子间的距离和空间被拉伸或压缩,形状被不断改变;魔方的运动使得每一个方块都存在与任何一个方块以不同形式接触的可能性。文明间的这种运动,我们常称之为对话,但这种运动的前提是间性的存在,间性在文明的运动中不断发生形态的改变,或者说,运动就是间性的本质属性。
刘宝
关键词:汤因比文明间性
从彼得·福格斯《自己的死亡》看电影媒介的现代主义
2017年
文学文本有一种特有的叙事技巧,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整个故事都通过单一角色的视角进行陈述,这种方法称之为"内聚焦"或"极端视角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小说《海浪》(1931)和路易·保罗·博恩的中篇小说《小步舞曲》(1955)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对文学而言,这种手法较为常见,但对于电影来说,如果将角色内聚焦从文学文本转移过来,是一种不符合常规的举措,电影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轻易地传递角色内心的感受。
李小华刘宝刘宝
关键词:现代主义小说电影媒介文学文本《小步舞曲》叙事技巧
现代主义无边界
2017年
帝国主义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其现代主义的文化却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后殖民阶段新的力量布局让人们思考现代主义非西方历史的可能性及意义所在。随着新的"当代"概念的应运而生,后殖民批评为新的"当代"认识论构建了基础,"多元现代性"的宏伟蓝图被描画出来,现代主义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艺术"。恩维泽用黑格尔式的逻辑证明非洲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拒绝,而是现代性"目的论延展"的结果。现代性不能被否定,只能被完成。
伊恩·麦克莱恩刘宝
关键词:现代主义原始主义
“静”与“动”:汤因比两种文明对话形态的理论探索
2019年
汤因比历史哲学中的文明整体观念与比较研究方法本质上走的是对话理论路径。在汤因比所列举21个现有文明与5个夭折停滞的文明中,存在着两种对话类型:已夭折文明间非交往性的静态对话、现存文明间交往过程中的动态对话。夭折文明间无交往的静态对话以间性和关系为基础,以差异为表征;动态对话包括同一文明历时性对话和不同文明共时性对话,世界的多元化决定了文明的多元化共存,因而文明的动态对话经常表现为相遇、碰撞甚至冲突,其结果是走向文明间的互相吸收、同化和融合。
刘宝
关键词:汤因比文明对话主义
先锋与艺术的终结被引量:1
2018年
从广义的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学角度来讲,阿多诺与朗西埃都参与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变革性运动:探索艺术消亡的可能性,或者寻求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新定位。海德格尔对此更为激进,在提倡摈弃美学的同时,还谈到了将艺术作品从艺术本身概念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不论是作为一个概念还是美学范式或者实践,都延长了艺术的生命,而先锋派存在于现代主义中却又反对现代主义,为了创造出无艺术的创造性事件作品,终结了艺术。现代主义和先锋派并存,却在对待美学问题上各执己见,先锋派势头不会受现代主义的桎梏,它的影响力会继续挑战或取代艺术和美学的人文结合。
克里斯多夫.查莱克刘宝
关键词:先锋派艺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迷失未来
2020年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一百年间,现代主义与先锋派一直心系未来,现代主义艺术家希望获得权力,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现对未来的征服。然而,在二战前几年,现代主义者塑造和拥有未来的想象力与自信心受到压制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现代主义者与先锋派艺术家曾经想去拥有的力量消逝不见。当文化的焦点从未来转向了现在以及过去,现代主义的愿景就逐渐失去了它的根基,也越来越失去了自身的重要性。“现代主义”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强大艺术家,他们坚信能为人类带来未来,但这种信仰和力量现在已成为历史。
刘宝
关键词:现代主义先锋派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佛教思想与山水诗创作被引量:3
2007年
杜甫自幼即深受佛教,陶,漂泊西南时期更笃定了这种思想。晚年的大量山水诗创作,受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具有闲适、平静、热爱万物的特点。杜甫的禅学观与其儒学思想并不矛盾,其慈悲观念与儒家的仁爱意识有相融之处。
刘宝
关键词:杜甫佛教思想山水诗
萨都剌词的色彩艺术探论
2008年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首诗词,其中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以至后人推崇他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萨都剌诗词中出现的大量描写色彩的词语,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可谓是"诗中有画"。文章从萨都剌数量虽少但却充满色彩感的词作之中,初步探讨萨都剌作品的色彩艺术。
刘宝
关键词:萨都刺色彩艺术
“业余之上”——默里·谢弗访谈录
2019年
为探究庞德在音乐领域的追求与贡献,玛格丽特·费希尔与庞德音乐研究的两位先驱人物进行了本次访谈:一位是曾为BBC制作庞德歌剧的加拿大作曲家雷蒙德·默里·谢弗,另一位是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双方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共同回顾当年制作《遗嘱》《卡瓦尔坎蒂》等所涉及的艺术、技术问题以及音乐界众多友人提供的各种协助。两位访谈对象为庞德歌剧走向舞台进行过多方协调,克服种种困境并有所创新,挖掘了庞德的音乐认知对于音乐界不可忽视的价值。
玛格丽特·费希尔李小华刘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