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忠

作品数:15 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发酵
  • 4篇饮料
  • 4篇发酵程度
  • 4篇茶饮料
  • 3篇稳定性
  • 3篇冷后浑
  • 2篇生理生化
  • 2篇千层塔
  • 2篇乌龙茶
  • 2篇香气
  • 2篇香气成分
  • 2篇胁迫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成分
  • 2篇茶树
  • 2篇茶叶
  • 2篇茶叶品质
  • 1篇单丛茶
  • 1篇氮含量
  • 1篇杜鹃

机构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5篇张燕忠
  • 7篇张凌云
  • 5篇王忠华
  • 3篇吴月燕
  • 1篇曹藩荣
  • 1篇刘春燕
  • 1篇李波
  • 1篇崔鹏
  • 1篇马红彦
  • 1篇俞超
  • 1篇陈文品
  • 1篇沈晓霞
  • 1篇王登良
  • 1篇谭新东
  • 1篇张灵枝
  • 1篇许玫
  • 1篇王列
  • 1篇陈赛
  • 1篇毛慧
  • 1篇麻燕丽

传媒

  • 2篇茶叶科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蚕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茶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第六届海峡两...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料发酵程度及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张燕忠张凌云
关键词:发酵程度茶饮料冷后浑
采摘季节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优质乌龙茶品种之一岭头单枞为研究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季节的岭头单枞茶进行分析,研究单枞茶香气组分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岭头单枞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
张凌云张燕忠叶汉钟
关键词: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
文献传递
盐胁迫对杜鹃生理生化与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以皋月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生化特征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健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完好,基粒片层排列整齐,与对照无差异,表明杜鹃可在低NaCl含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在120 mmol·L-1NaCl溶液处理下,植株叶片开始出现较轻的受害症状,随着盐浓度升高,植株受害症状加重,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上升,POD、CAT和SOD活性先升后降,叶绿体结构逐渐膨胀成圆形,空洞化程度渐渐变大,膜慢慢解体,表明杜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盐胁迫的能力;在高盐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叶片黄化衰老.
吴月燕李波张燕忠崔鹏
关键词:盐胁迫杜鹃花生理生化特征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张凌云张燕忠叶汉钟
关键词:乌龙茶香气成分
原料发酵程度与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品质稳定性的影响
汤色、冷后浑、香气这三大技术问题是茶饮料稳定性的关键,除了与加工过程的提取、过滤净化、pH控制和灭菌有关外,还与茶叶原料本身的化学成分组成有关。目前,对于不同发酵程度原料的茶饮料品质稳定性差异原因尚无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将...
张燕忠
关键词:发酵程度茶饮料稳定性分析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王忠华吴月燕张燕忠
关键词:桑叶茶感观品质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被引量:45
2008年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张燕忠张凌云王登良
关键词:烘焙
不同加工工艺对区域优势品种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对广东、广西、浙江的区域优势品种白叶单丛、金萱、鸠坑等3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加工,通过对其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区域优势品种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鲜叶制得的茶样...
张燕忠张凌云
关键词:茶树品种
文献传递
原料发酵程度及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
将白叶单丛、金萱、鸠坑三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
张燕忠张凌云
关键词:发酵程度茶饮料
文献传递
千层塔组织快繁与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王忠华俞超沈晓霞张燕忠
本项目成功地分离鉴定出一株具有石杉碱甲类似物的千层塔内生真菌,并初步建立了千层塔茎段土壤基质扦插技术与水培技术,为实现千层塔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千层塔组织快繁工厂化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