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霞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理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后大学英语时代ESP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 2012年
-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以便获得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或技能,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在后大学英语时代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兼顾各方面因素,同时适应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采用合作教学模式。ESP教材不仅要对学生有准确定位,也应对教师有准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要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ESP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 刘正霞臧华
-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
- 基于ERP技术对语言偏误的神经认知研究
- 2012年
-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语言偏差,这种差异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误。三种语言偏误研究理论: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心灵主义的偏误分析和认知主义的中介语研究为语言偏误研究提供多视角的研究范本,但以上理论局限于对偏误现象和过程的分析,没有解释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基于ERP技术测量语言产生过程的实时研究,试图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语言偏误产生的神经认知机制。
- 刘正霞
- 关键词:语言偏误中介语
- 从台球模式重释英语动词的配价被引量:1
- 2007年
- 配价原是一个化学术语,语法学中配价概念指的是动词与其它句子成份之间的依存关系。长期以来,对于英语动词的配价究竟应在哪一个平面来进行,分歧较为突出。本文试图利用台球模式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考察英语动词的配价能力,通过对配价成分进行动态分析,揭示表层现象所掩盖的深层语义关系。
- 刘正霞
- 关键词:配价认知图式
- 英语口译中元语用意识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语言的建构和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口译活动的特点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对源语的思维过程准确理解、重构,其中涉及诸多变量和个体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口译研究者很难针对口译实践中的具体现象进行深入系统剖析,就口译活动中语言策略的使用揭示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运作,以及体现这一交际策略的语言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说话人和口译人的元语用意识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凸显。
- 刘正霞臧华
- 关键词:元语用意识英语口译标示语元语用功能语言结构
- 女性悲歌还是人性赞歌:评《觉醒》中人文主义的胜利
- 2011年
- 凯特.肖班的《觉醒》中所涉及的女性意识及性意识觉醒在19世纪末的传统价值观中属于高度敏感的话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今天,从人文主义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的觉醒是用生命换取自由的女性悲歌,也是用灭亡换来的人性意识的回归,是人文主义的最后胜利。
- 刘正霞臧华
- 关键词:女性意识人文主义觉醒
- 基于3R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探索
- 2009年
- 由于第二语言、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应该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呢?本文利用3R模式(RESOURCES+RESEARCH+RELECT),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英语语言资源,进行英语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将英语教学改革引向纵深。
- 刘正霞
- 关键词:英语教学
- 名物化隐喻的动态语义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为隐喻学研究引入了一个新视角。制造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方法———名物化隐喻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物化,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是语法形式上的一种变化,既具有名词事物的静态语义特征,又具有动词的渐变语法特点,但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选择过程。
- 刘正霞
- 关键词:名物化隐喻语义特征语法隐喻
- 浅议英语习语的文化负载
- 2008年
- 英语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大量来源于英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典故和外来习语。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个体特征,英语习语所负载的文化相应出现和汉语文化重叠,文化互补,文化冲突以及文化空缺现象。
- 刘正霞
-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渊源文化负载文化特征
- 从神经认知视角再议元认知策略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 2013年
- 元认知与认知是人类的认识和思维活动,而元认知是有关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的调节.语言习得是以策略为基础的神经认知过程,听力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及其水平上的差别.从神经认知视角分析,同化预测、顺应监控和平衡调节等元认知策略可以为听力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 刘正霞
-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听力教学
- 英语中的替代用法
- 1998年
- 本文主要阐述英语语法中的替代用法(Substitution),利用三种替代词,即名词性替代词,动词性替代词,和分句性替代词,代替文中相应部分以连接上下文,避免重复。名词性替代词有 one/ones,each,none,all,some,any,either,both 等,动词性替代词有“do”主要代动词,分句性替代词主要有“so”和“not”等。
- 刘正霞
- 关键词:替代词语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