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聪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降颅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我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甘油氯化钠及神经细胞营养药物对症治疗,B组、C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20%甘露醇250 ml、125 ml静脉输注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情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而C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出血量小于A组(P<0.05),而C组与B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肿体积小于A组,且C组小于B组(P<0.05)。B组、C组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而C组与B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ADLⅠ~Ⅲ级占比高于A组,Ⅳ~Ⅴ级占比低于A组,且C组Ⅰ~Ⅲ级占比高于B组,Ⅳ~Ⅴ级占比低于B组(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A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可获得相同的降颅压效果,但是与250 ml甘露醇比较,125 ml甘露醇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减小血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黄晓聪王秋香邱锦华
- 关键词:甘露醇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探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分别拥有48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比总体有效率,研究组(95.83%)同对照组(75.00%)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量化评分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得到理想疗效,同时确保了一定的安全性。
- 黄晓聪王秋香
- 关键词: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疗效分析
- 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衡板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残留症状持续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erg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及1周,实验组Berg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残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治疗后的残余头昏不适等症状。
- 邱锦华陈青黄晓聪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 替罗非班在预防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再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预防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再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机械取栓术前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机械取栓术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机械取栓术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术后7 d再缺血发生率,术前(在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之前)、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术后3个月的预后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再缺血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预防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再缺血的效果优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且未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同时两种抗血小板方案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和预后相当。
- 陈青蓝兴东黄晓聪邱锦华
- 关键词:替罗非班机械取栓
- 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128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中医治疗,实验组在中医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linical nerve deficiency scale,CNDS)以及总体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Hcy水平以及CND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98.44%(6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50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于半胱氨酸水平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进一步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黄晓聪王秋香
- 关键词:中药分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
- 觉知压力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觉知压力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及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在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觉知压力量表(PS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PTGI评分与PSS、CD-RISC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心理复原力在觉知压力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191份问卷,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97.38%。186例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评分为(52.14±6.99)分,觉知压力评分为(17.37±3.57)分,心理复原力评分为(56.17±9.8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与觉知压力呈负相关(r=-0.651,P<0.05),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r=0.555,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觉知压力负向影响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β值为-1.623,-1.275,P<0.05);觉知压力、心理复原力共同对创伤后成长有预测作用(P<0.05),可解释46.3%的变异度。心理复原力在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觉知压力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03[95%CI(-0.455,-0.170)],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8%。结论:觉知压力会直接影响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也能通过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
- 王秋香黄晓聪冯玉玲
- 关键词:脑卒中创伤后成长心理复原力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