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两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67例患者。其中,3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32例采用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AOFAS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可提供更好的术野范围,对后Pilon骨折进行直视下复位,可减少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
- 张钦明吴彬褚风龙韩亮王海滨
- 关键词: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支撑钢板
-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重症肺炎患者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85例,72.03%)和死亡组(33例,27.97%)。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包括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IFN-γ、TNF-α、IL-10和三者联合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男44例(51.76%),女41例(48.24%),年龄(57.41±9.24)岁;死亡组男18例(54.55%),女15例(45.45%),年龄(56.82±8.7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6;t=0.32,P=0.753)。死亡组IFN-γ、TNF-α和IL-10水平高于生存组[(25.08±3.75)ng/L比(18.13±2.46)ng/L,t=11.79,P<0.001;(52.78±7.04)ng/L比(38.15±5.42)ng/L,t=12.07,P<0.001;(18.42±3.76)ng/L比(13.58±2.91)ng/L,t=7.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IFN-γ(OR=3.155,95%CI:1.362~7.308)、高TNF-α(OR=3.438,95%CI:1.484~7.964)和高IL-10(OR=2.954,95%CI:1.275~6.841)均为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γ、TNF-α、IL-10和三者联合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95%CI:0.737~0.883)、0.826(95%CI:0.746~0.890)、0.850(95%CI:0.772~0.909)、0.911(95%CI:0.844~0.955)。结论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水平在死亡重症肺炎患者中异常偏高,可作为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 张友文王晨韩亮陈志山凤莲
- 关键词: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
- 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应用老年髋臼骨折中的特点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在临床上时常碰到,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人群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复位及固定困难。重建锁定接骨板由于螺钉和接骨板锁定的特殊性能及良好的塑型,是老年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理想内固定材料。目的:分析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人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优缺点,提高老年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髋臼骨折21例,均采用纯钛及00Cr18Ni14Mo3不锈钢制成的重建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中1例未随访,其余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发生,患者Matta评价标准复位满意率为90%;D’Aubigne功能评分优良率95%。提示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髋臼骨折治疗中具有固定确实可靠、失败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 王海滨孟纯阳吴彬韩亮高明贾存岭贾代良
- 关键词:植入物接骨板老年髋臼骨折纯钛
- 一种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快速愈合的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西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快速愈合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由马来酸曲美布汀、双膦酸盐类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马来酸曲美布汀在体内提高双膦酸盐类促进骨...
- 孙鹏韩亮邢春叶
-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被引量:4
- 2020年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1年的功能优于保守治疗,并明显降低骨不连及二次手术发生率[1]。Denise等[2]认为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较优越的肩关节功能及更高的满意度。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倾向于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我们应用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2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褚风龙杨倩倩李笑颜张钦明韩亮赵益峰王海滨
- 关键词:锁骨骨折
- 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入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n=62)和B组(经髂腹股沟入路,n=5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露骨折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且A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腹股沟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均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旁入路在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 褚风龙杨倩倩韩亮刘保瑞贾代良王海滨
- 关键词: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入路骨盆髋臼骨折复位关节功能
- 胫骨远段螺旋骨折与踝关节损伤
- 目的 探讨低能量损伤造成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后,同侧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机率及其发生机理、应对措施。方法 自2009年3月到2015年2月共对48例胫骨远段螺旋骨折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后踝骨折发生率、骨折线特点;同侧踝关节正常...
- 赵益峰褚凤龙韩亮
-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
- 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59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9例,女30例;年龄45~100岁,平均77.9岁。致伤原因:摔伤46例,交通事故伤6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3.8 d。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5例,31-A3型22例。结果骨折均达良好复位,骨折复位用时10~30 min,平均19 min。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6个月。其中,2例近骨折段旋前移位者术后内固定失效后,发生感染或坠积性肺炎死亡。6例逆转子骨折者内固定术后外侧壁出现再旋前、外展移位,但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复位未丢失,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9个月。除2例死亡患者外,其余5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获优49例、良8例。结论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简便有效、创伤小。对于与外侧壁移位有关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钳夹复位髓内钉固定后,外侧壁应予以加固,以免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
- 赵益峰姜振李涛徐重阳韩亮褚风龙吴彬高明王海滨
- 关键词:前入路微创技术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评价和优化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2018至2019年分离自患者血液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322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731株,肺炎克雷伯菌494株。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并比较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对于亚胺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0.25μg/mL时,所有给药方案的PTA值均>93.00%;当MIC=0.5或1μg/mL时,除500 mg次/12 h所得PTA不达标外,其余给药方案PTA值均>97.00%;当MIC=2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8 h,750 mg次/6 h和1 g次/6 h四种方案的PTA值>90.00%。对于美罗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MIC=0.007μg/mL时,8种给药方案所得PTA值均>90.00%;当MIC≤0.125μg/mL时,除500 mg次/12 h和1 g次/12 h两种方案外,其余PTA值均>92.00%;当MIC=0.25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6 h,1 g次/8 h和2 g次/8 h四种方案的PTA值>90.00%;当MIC=0.5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6 h和2 g次/8 h三种方案PTA值>90.00%;当MIC=1μg/mL时,8种给药方案PTA值均不达标。对于厄他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MIC≤0.125μg/mL时,3种方案PTA值均>92.00%;当MIC=0.25μg/mL时,500 mg次/24 h和750 mg次/24 h两种方案的PTA值分别为57.22%和82.75%,1 g次/24 h方案PTA值为92.87%;当MIC≥0.5μg/mL时,3种给药方案PTA值均<60.00%。亚胺培南7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2.00%。美罗培南除500 mg次/12 h和1 g次/12 h两种方案的CFR值分别为69.92%和82.33%外,其余6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8.00%。厄他培南3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2.00%。结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推荐经验给药方案分别为500 mg次/8 h、500 mg次/8 h或500 mg次/6 h、1 g次/24 h。目的给药需根据肠杆菌科�
- 钱震雯戈宁宁韩亮黄晨嵇金如应超群王培培刘志盈肖永红
- 关键词:肠杆菌科蒙特卡洛法碳青霉烯类药物血流感染
- 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介绍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取俯卧位,行膝后外侧切口,腓骨头内1/2处进行纵向截骨,注意保护腘腓韧带、腘肌腱、股二头肌腱、外侧副韧带等结构,暴露胫骨近端后外侧,撬拨复位,植骨,"T"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屈膝30°、90°小腿外旋试验均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122.50±18.25)°,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50±9.65)分。影像方面,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Rasmussen放射评分平均(17.55±1.65)分。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结论]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视野充分,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以及内固定的置入。
- 吴彬褚风龙张钦明韩亮姜振池玉磊王海滨孟纯阳
- 关键词:开放复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