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彬

作品数:34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骨折
  • 9篇内固定
  • 6篇复位
  • 6篇复位内固定
  • 5篇切开
  • 5篇切开复位
  • 5篇切开复位内固...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股骨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手术
  • 4篇退变
  • 4篇内固定治疗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入路

机构

  • 34篇济宁医学院
  • 7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济宁骨伤医院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济南市槐荫人...
  • 1篇济宁市第二人...

作者

  • 34篇吴彬
  • 23篇王海滨
  • 15篇孟纯阳
  • 13篇赵益峰
  • 12篇贾存岭
  • 11篇贾代良
  • 7篇卜宪敏
  • 7篇韩亮
  • 4篇高明
  • 4篇姜振
  • 4篇张大学
  • 3篇查玉梅
  • 3篇高峰
  • 3篇孔祥清
  • 3篇章旭
  • 3篇褚风龙
  • 2篇徐芳芳
  • 2篇吴同申
  • 2篇蔡国强
  • 2篇张钦明

传媒

  • 6篇济宁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50例C型桡骨远端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IF组)25例,C1型10例,C2型11例,C3型4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EF组)25例,C1型9例,C2型11例,C3型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Gartlang-We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至12个月,E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artlang-Werley评分即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经皮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更微创、操作简单、出血少,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但两种术式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别。
张永旭姜振郭庆玄鲁成军路红彬徐运荣吴彬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AO分型
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59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9例,女30例;年龄45~100岁,平均77.9岁。致伤原因:摔伤46例,交通事故伤6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3.8 d。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5例,31-A3型22例。结果骨折均达良好复位,骨折复位用时10~30 min,平均19 min。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6个月。其中,2例近骨折段旋前移位者术后内固定失效后,发生感染或坠积性肺炎死亡。6例逆转子骨折者内固定术后外侧壁出现再旋前、外展移位,但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复位未丢失,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9个月。除2例死亡患者外,其余5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获优49例、良8例。结论前入路微创钳夹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简便有效、创伤小。对于与外侧壁移位有关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钳夹复位髓内钉固定后,外侧壁应予以加固,以免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
赵益峰姜振李涛徐重阳韩亮褚风龙吴彬高明王海滨
关键词:前入路微创技术
一期内固定治疗Gustilo Ⅱ、ⅢA开放性尺桡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对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GustiloⅡ、ⅢA开放性尺桡骨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就诊我院经过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GustiloⅡ、ⅢA开放性尺桡骨骨折患者42例,回访观察术后是否存在浅表感染、深部感染,骨折愈合情况和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获得随访3~13个月,平均4.3个月。共3例Ⅰ期未缝合创面出现浅表感染,经过多次清创感染控制,最终创面愈合,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均可见骨痂生长,对位、对线满意、无成角畸形。骨折愈合全部良好。骨折愈合后前臂功能评价优33例,满意7例,不满意2例。结论GustiloⅡ、ⅢA开放性尺桡骨骨折术前仔细评估开放骨折特点,术中经过彻底清创,使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确切的固定效果有助于伤口愈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是开放性尺桡骨骨折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李京玉贾代良王海滨李笑颜吴彬姜振
关键词:尺桡骨开放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C_(4/5)椎间不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破坏颈椎后方稳定结构会导致黄韧带退变加速,颈椎前方不稳是否会导致后方相应黄韧带及邻近节段黄韧带退变加速还不清楚。目的:观察颈椎不稳动物模型中黄韧带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4/5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C3/4,C4/5,C5/6黄韧带中纤维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染色面积增加,其中以C4/5最为显著;4,8及12周时2组大白兔C3/4,C4/5,C5/6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面积接近。说明颈椎前方不稳会诱发后方黄韧带退变加速,其中以损伤节段黄韧带退变最为严重。
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
关键词:颈椎不稳颈椎退变黄韧带动物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
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介绍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取俯卧位,行膝后外侧切口,腓骨头内1/2处进行纵向截骨,注意保护腘腓韧带、腘肌腱、股二头肌腱、外侧副韧带等结构,暴露胫骨近端后外侧,撬拨复位,植骨,"T"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屈膝30°、90°小腿外旋试验均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122.50±18.25)°,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50±9.65)分。影像方面,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Rasmussen放射评分平均(17.55±1.65)分。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结论]腓骨头纵形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视野充分,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以及内固定的置入。
吴彬褚风龙张钦明韩亮姜振池玉磊王海滨孟纯阳
关键词:开放复位内固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交通事故中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神经保护治疗方法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因其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等功能,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优势。外泌体通过携带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调节神经炎症,从而减轻TBI引起的神经损伤。然而,外泌体治疗仍面临剂量不确定、TBI异质性影响和分离纯化技术不成熟等挑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外泌体的分离技术,明确最佳治疗剂量和时机,深入探讨其靶向机制,以推动BMSCs外泌体在TBI治疗中的应用。
李树鲍勇钢吴彬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透明质酸水凝胶包封Ad-BMP-2 BMSCs对其增殖能力及过表达目的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1、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过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透明质酸水...
麻凤玉吴彬章旭李衍朋管大凡齐豹孟纯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
脑损伤通过调控微小RNA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骨折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常见的创伤疾病,微小RNA(miRNA,miR)在创伤性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脑损伤会加速骨折愈合,并且miRNA在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iRNA通过各种机制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成,来调节骨折的愈合。目前,以miRNA作为靶向药物用来骨折愈合的治疗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折愈合治疗方法。
徐英杰卜宪敏池玉磊田荣华王海滨吴彬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折愈合微小RNA靶向药物
三点定位法与普通定位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目的]:三点定位法和普通定位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置入股骨颈螺旋刀片的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90例,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70.5±7.2)岁,骨折按A...
吴彬孟纯阳王海滨贾存岭张大学赵益峰贾代良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透明质酸水凝胶包封对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应用透明质酸水凝胶(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H)包封对BMSCs增殖能力及其表达目标蛋白B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提取、鉴定BMSCs,并将提前构建好的Ad-BMP-2转染BMSCs并使用HAH进行包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d-BMP-2转染的BMSCs在HAH包封下的三维形态。实验分为4组(各组培养条件无差异):A组(未转染BMP-2的BMSCs);B组(HAH+未转染BMP-2的BMSCs);C组(转染BMP-2的BMSCs);D组(HAH+转染BMP-2的BMSCs)。分别一周内不同时相点(1d、2d、3d……7d)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OD值来评价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BMP-2的量(pg/ml)来评价目标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可观察到BMSCs可在HAH中任意平面铺展,有充足的生长空间。BMSCs的增殖活性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A组、C组4d后的OD值较1d时明显增大(P<0.05);B组和D组5d后的OD值较1d时明显增大(P<0.05);至7d时,A组OD值为1.283±0.061,B组为1.844±0.075;C组为1.570±0.099;D组为1.976±0.142,包封HAH的B、D组OD值均优于没有包封HAH的A、C组(P<0.05)。BMP-2的表达在A、B组较弱,不同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的BMP-2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从4d时起,C、D两组的BMP-2表达显著增加(与1d时比较P<0.05),且D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维环境下(即包封HAH后),Ad-BMP-2转染的BMSCs不仅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而且对BMP-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麻凤玉吴彬章旭李衍朋管大凡齐豹孟纯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