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民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导管
  • 2篇心脏
  • 2篇性激素
  • 2篇血栓
  • 2篇置换术
  • 2篇受体
  • 2篇女性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主动脉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机构

  • 9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李民
  • 6篇邓毅权
  • 5篇成祥军
  • 4篇李祖媚
  • 3篇李伦明
  • 2篇卢珠明
  • 2篇叶敏
  • 2篇陈聪
  • 2篇梁素芳
  • 2篇王正
  • 2篇林志潮
  • 2篇伍硕允
  • 2篇孙洁群
  • 2篇沈涛
  • 2篇陈嘉荣
  • 1篇陈丽芳
  • 1篇王广阔
  • 1篇张志刚
  • 1篇黄静
  • 1篇周伟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受体β可能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筛选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检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筛选女性NSCLC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可能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5例女性NSCLC患者肿瘤标本中ERα和ERβ表达,分析其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生存率.结果 125例NSCLC患者ERα阳性0例,所有肺癌肿瘤细胞未发现ERα阳性.125例NSCLC患者ERβ阳性58例,阳性率为46.4%.ERβ阳性表达与年龄大小、绝经前后状态、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明显相关,其中腺癌的阳性率最高,鳞癌的阳性率最低.随着分期增高,ERβ阳性表达也增高(P<0.05).ERβ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吸烟史不相关(P>0.05).绝经前ERβ阴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前ERβ阳性患者(P<0.05);绝经后ERβ阳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后ERβ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β水平可以影响女性NSCLC生长和术后生存,可能是女性性激素依赖NSCLC筛选的1个重要因素.
卢珠明王正伍硕允李民叶敏林志潮沈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女性雌激素受体
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采取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其居家护理的影响。方法 1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常规PICC置管术前后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引入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HPLP)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CHFI、HP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CHFI、HPL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采取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居家护理中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李祖媚孙洁群梁素芳蔡丽娟李民陈桃
关键词:居家护理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是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照组(40例)未使用。基于体外循环时间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再分亚组:对照1组(19例)、研究1组(17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对照2组(21例)、研究2组(23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分别对比各组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纤维蛋白原输注量,不同时程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血栓弹力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以及纤维蛋白原输注量更少(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2组(P<0.05);研究2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对照2组(P<0.05)。四组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四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2组R值明显低于对照2组,MA值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体外循环改善,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能够满足操作时间长且复杂的心脏大血管手术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邓毅权成祥军李民陈聪
关键词:心脏大血管
小主动脉瓣环行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分析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160例,采用随机盲选的方式选入研究组患者共120例,采用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并根据瓣环直径大小分为17mm组、19mm组、21mm组,每组40例,另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AVR机械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3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数据均有所改善,研究组中3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3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置换中,患者心功能、心脏状态及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均能够得到切实改善,同时可有效保障其疾病治疗安全性。
邓毅权李伦明陈聪李祖媚成祥军李民
关键词:小主动脉瓣环
利伐沙班预防PICC术后血栓形成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60,不服用抗凝药)、低剂量组(n=60,口服5 mg伐沙班,每天1次)和高剂量组(n=60,口服10 mg利伐沙班,每天1次)。比较两组D-二聚体(D-D)、肝肾功能、导管通畅率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2周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D-D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2周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导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导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预防PICC术后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可提高导管通畅率。
李民李祖媚黄静王广阔邓毅权张志刚陈嘉荣
关键词:利伐沙班血栓形成
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与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2016年
目的观察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分析检测94例绝经前和128例绝经后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水平,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B(ERβ)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绝经前94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α无明显表达,ERβ表达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38.29%;绝经后128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α无明显表达,ERβ表达阳性为47例,阳性率为36.72%。绝经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2正常组79例患者中有54例ERβ无明显表达,25例等级表达;升高组15例患者中有4例ERβ无明显表达,11例等级表达。绝经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E2正常组和升高组之间ERβ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正常组和升高组之间ER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正常组和降低组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正常组中107例患者75例ERβ无明显表达,32例等级表达;降低组中21例患者6例ERβ无明显表达,15例等级表达。绝经后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正常组和降低组E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FSH、LH正常组和升高组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存在性激素代谢的紊乱和失衡,绝经前雌激素异常可能影响ER表达,绝经后孕激素异常可能影响ER表达。
卢珠明李民伍硕允周伟叶敏林志潮沈涛王正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女性性激素雌激素受体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评价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因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施行瓣膜手术的患者90例,将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将行MVP的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施行情况指标、术后心脏超声参数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病情转归指标以及随访期间手术疗效,记录2组术后2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关胸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LAD、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2年二尖瓣反流量>3 ml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4.3%(2/46)比20.5%(9/44)、6.5%(3/46)比22.7%(1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VP治疗MI效果优良,能降低手术创伤与风险,改善心功能,促进病情尽早恢复,且并发症少。
成祥军陈丽芳李民邓毅权郑周忠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
中-浅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与术中最低膀胱温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中-浅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与术中降温至最低膀胱温的关系,旨在为术中停循环下温度控制及预后改善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中-浅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共123例,根据术后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5例)和无并发症组(8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术中最低膀胱温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脑灌注情况、术中最低膀胱温、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可能与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脑灌注不良和术中最低膀胱温均是中-浅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1.26,1.85,95%CI:1.12~4.48,1.37~6.83,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最低膀胱温与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独立相关(OR=0.54,95%CI:0.30~0.91,P=0.02);其中术中最低膀胱温30~34℃是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独立保护因素(OR=0.07,95%CI:0.01~0.92,P=0.04)。结论中-浅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与术前脑灌注情况和术中最低膀胱温有关,术中维持膀胱温在浅低温有助于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
邓毅权成祥军李民李伦明
关键词:主动脉弓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非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胸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发生率、治疗相关时间(ICU住院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心胸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Q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较非同期治疗更能改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邓毅权成祥军李民李伦明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PICC血栓风险早期预警的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风险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PICC置管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予置管后1 w、2 w时间点完成血管彩超血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血栓组、无血栓组。两组均在PICC置管前T0(0~1 d)、置管后T1(4~7 d)两个时间点检测TEG和D-D;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的预警效能(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血栓组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块形成时间(K)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栓弹力图中K、CI、最大振幅(MA)、血细胞凝块形成速率(ε)及D-D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栓弹力图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预警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血栓弹力图和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D-D检测用于PICC血栓风险中效果理想,能实现早期预警,获得较高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李祖媚李民蔡美霞孙洁群梁素芳陈嘉荣陈桃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PIC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