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彪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CT
  • 2篇MRI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梗阻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脊髓型...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出血
  • 1篇融合术
  • 1篇髓型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前路
  • 1篇切除
  • 1篇椎板
  • 1篇椎板切除
  • 1篇显示率
  • 1篇颅骨
  • 1篇颅骨内板

机构

  • 4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4篇袁彪
  • 2篇周俊杰
  • 1篇肖喜刚
  • 1篇张金玲
  • 1篇姚冀
  • 1篇郑鹏
  • 1篇袁婷
  • 1篇方晓龙

传媒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RI联合CT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年
研究在诊断肝外胆管梗阻中采取MRI和CT联合扫描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且研究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59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所有资料,诊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结果的依据为病理学结果,分析肝外胆管梗阻患者MRI和CT联合扫描、CT扫描、MRI扫描诊断符合率。结果:此次纳入的59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和38例恶性病变患者。MRI和CT联合扫描诊断符合率83.33%显著高于CT扫描诊断符合率76.19%、MRI扫描诊断符合率75.00%,统计学存在显著参比分析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肝外胆管梗阻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经CT扫描、MRI扫描存在各自优势和缺陷,联合应用CT扫描、MRI扫描,可将诊断符合率显著提升。
袁彪
关键词:MRICT肝外胆管梗阻
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CT与MRI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CT与MRI两种检查在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2015年9月经临床证实的176例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CT与MRI表现,按出血厚度将患者分为三组:5mm以下组,5-10mm组,10mm以上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对5mm以下组少量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5-10mm组中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略优于CT;10mm以上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与CT一致。结论 MRI对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的显示率极高,尤其是对等密度的、厚度越小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优势越明显,可作为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诊断的重要标准。
周俊杰方晓龙袁彪郑鹏
关键词:硬膜下出血CTMRI厚度显示率
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5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采用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ACHDF组),2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PCL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2年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8(24~60)个月。ACHDF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较PCL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HDF组疼痛VAS评分较PCLF组低,颈椎曲度较PCL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与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都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及神经功能,但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更有利于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曲度的恢复。
姚冀高杨周俊杰袁彪袁婷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低浓度对比剂在低kV扫描模式下兔肝脏双期CT成像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在低kV扫描模式下兔肝脏双期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家兔14只(3.5~4.0月龄,体重2.0~2.5 kg),并根据扫描模式将其分为A、B、C组,其管电压分别为120、100、80 kV,对比剂浓度A组为350 mgI/mL,B、C组为270 mgI/mL,所有研究对象均按A^C组的扫描条件进行肝脏CT双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肝门水平门静脉、腹主动脉、腹壁肌肉及肝实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三组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三组腹主动脉CT值、CNR、SNR及肝实质CT值、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肝实质SNR、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噪声大于A、B组;B、C组腹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三组肝实质CT值及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CNR、SNR及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门静脉及腹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门静脉CT值分别与C组比较,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腹主动脉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三组对比度、噪声、锐利度、整体等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A组对比度、噪声评价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三组对比度、噪声、锐利度、整体等的主观评分比较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扫描可以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升高血管CT值,结合ASIR重建技术,还能提高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为临床肝脏增强扫描提供理论依据。
张金玲肖喜刚袁彪
关键词:肝脏体层摄影术家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