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成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62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多见于中青年,其特点是自限性强,一般预后良好.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较少,为了探索老年戊肝的临床特点,对我科1994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的60岁以上戊型肝炎患者62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黄团新杨自成宋仕玲吴淑坤李志强
- 关键词: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症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 2001年
- 杨自成骆名其
-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药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
- 当归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乙肝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当归多糖处理和未处理的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
- 李声方王兮桂希恩杨自成
- 文献传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夫妻间传播的调查研究
-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艾滋病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
- 杨蓉蓉桂希恩熊勇骆名其杨自成
- 文献传递
- 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血患者做病理检查,并进行5~14年(平均随访10年)的远期随访观察。分析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用SPSS11.0软件进行单因素条件和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3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血患者做肝组织病理检查,属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92例(60.1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死)32例(20.92%),肝炎肝硬化15例(9.80%),慢性肝炎7例(4.58%),其他疾病7例(4.58%)。随访5~14年(平均随访10年),死亡45例,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P〈0.05),多数患者死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死者生前均存在HBV和/或HCV感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年龄〉50岁、有腹水、血清白蛋白降低、HBsAg阳性和乙肝病毒复制为晚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sAg阳性、乙肝病毒复制、年龄〉50岁、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腹水为晚血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是晚血发生肝衰竭及肝癌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复制、年龄〉50岁、血清白蛋白降低及腹水均可增加巨脾型晚血患者死亡的危险性。
- 骆名其桂希恩高世成熊勇杨自成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远期预后条件LOGISTIC回归
- HIV感染者微小病毒B19抗体的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HIV感染人群微小病毒B19抗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6例HIV感染者和95例健康人血清中微小病毒B19-IgG、IgM抗体的阳性率,分析影响阳性率的因素。结果HIV感染人群的B19-IgG、IgM阳性率分别为61.1%和7.1%,健康人群的B19-IgG、IgM阳性率分别为17.9%和1.1%。两者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HIV感染人群微小病毒B19远期和近期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 戴列军桂希恩杨自成
- 关键词:微小病毒B19抗体HIV
-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影响
- 目的: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5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 杨自成宋仕玲
- 文献传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夫妻间传播的调查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了解AIDS高发区HIV在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AIDS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70例HIV感染者进行HIV前病毒DNA序列测定。结果346对夫妻中,发生夫妻间传播99对,传播率为28.6%。其中,一方因有偿供血感染的夫妻12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18对,传播率为14.4%;一方因受血感染的夫妻13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32对,传播率为23.7%;婚外性接触而感染的夫妻86对,发生夫妻间传播49对,传播率为57.0%。其中,丈夫传给妻子37对,传播率为69.8%;妻子传给丈夫12对,传播率为36.4%,男传女概率高于女传男(P<0.01)。婚外性接触的感染者比血源性感染者有更高的夫妻传播率(P<0.01)。检测30例血源性感染者均为B′亚型,9例发生夫妻传播,其配偶也均为B′亚型;31例婚外性接触感染者,AE亚型20例,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2例,B′亚型1例,检测其中发生夫妻传播8对,双方同属一个亚型(5对夫妻均为AE亚型,3对均为07BC重组亚型);基因树显示夫妻的病毒同属一支。结论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加强相关措施预防HIV在家庭内进一步传播很有必要。性传播疾病及HIV亚型可能在HIV的夫妻传播及男传女的传播中发挥作用。
- 杨蓉蓉桂希恩熊勇骆名其杨自成
- 关键词:HIV配偶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 2002年
- 吴淑坤黄团新杨自成
- 关键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