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名其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北省部分地区经血途径感染艾滋病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经血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合并HCV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或会诊的597例抗HIV阳性者进行HCV筛查,并行HCV病毒载量检测,对HCVRNA阳性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核心基因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树分析。结果既往有偿供血和受血的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6.5%(205/268),57.4%(189/329)。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b型90例(92.8%)和2a型7例(7.2%),两型的HCV病毒载量(HCV—V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数值分别为(6.0±1.0)拷贝/ml、(5.8±1.4)拷贝/ml,t=0.40,P=0.69]。结论血液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受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低于献血人群,感染者中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和2a型。
- 邓莉平桂希恩高世成熊勇杨蓉蓉骆名其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型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夫妻间传播的调查研究
-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艾滋病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
- 杨蓉蓉桂希恩熊勇骆名其杨自成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有偿供血
- 文献传递
-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液传播HCV的初步研究
- 1996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液传播HCV的初步研究张常然,骆名其,杨自成,王厚成目前已证实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制品传播,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来筛选献...
- 张常然张常然杨自成骆名其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献血员血液传播抗体阴性HCV
- 拉米夫定治疗HBV低水平复制慢性乙型肝炎59例
- 2005年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低水平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肝功能反复异常、HBeAg阴性和斑点杂交法(DOT)检测HBVDNA阴性、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检测HBVDNA阳性的 119例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59例给予拉米夫定 100mg·d 1,po,qd;对照组 6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对症治疗。疗程均为 1a。两组每个月复查肝功能,每 3个月复查HBVDNA(PCR)。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 56例HBVDNA(PCR)转阴, 52例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仅 6例HBVDNA转阴, 3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拉米夫定对以DOT检测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代永安宁宜云吴辉高世成骆名其
- 关键词:拉米夫定斑点杂交法
- 53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OI)状况及治疗方法. 方法:53例AIDS患者中44例出现机会性感染,共59例次,其中口腔真菌感染21例,结核杆菌感染7例,卡氏肺囊虫感染15例,一般细菌性肺炎5例,隐球菌脑膜炎4例,其它感染7例.口腔真菌感染者给予氟康唑100 mg,po,qd,疗程10~14 d;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及一般细菌性肺炎者给予抗细菌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大剂量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4.5 g·d-1),疗程10~14 d;结核杆菌感染者按2HRZE/4HR方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给予两性霉素B(疗程2~3月)加氟康唑(疗程3月).小儿用量按体重计算. 结果:44例机会性感染患者中,好转27例,未愈10例,死亡7例.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治疗药物的选择有其特殊性;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
- 代永安陈铁龙骆名其彭竹山
- 关键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停药后病情加重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代永安骆名其高士成
-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肝硬化胆红素
-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430071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左学兰骆名其许友芝第2代ELISA法(ELISAⅡ)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RNA,已常规应用于临床,为了估价这些血清学和分...
- 左学兰骆名其许友芝
- 关键词:输血后丙型肝炎抗-HCV病毒血症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吸虫病患者 HDV 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调查
- 1997年
-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AS)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HDV-M)检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5%)及对照人群(2.0%)(P<0.05)。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8.5%,P<0.05),提示晚血患者是HDV感染的易感人群,HDV感染是HBsAg阳性晚血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HBV/HDV双重感染与晚血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 骆名其桂稀恩高世成杨自成唐翠娥
- 关键词:血吸虫病丁型肝炎病毒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 2001年
- 杨自成骆名其
-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药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
-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住院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疾病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HIV/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2例住院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57例(8.5%),其中43.9%(25/57)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首发疾病入院并确诊AIDS。57例患者主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头痛(75.4%,43/57)、发热(68.4%,39/57)、呕吐(52.6%,30/57)、脑膜刺激征(40.4%,23/57)、意识障碍(24.6%,14/57)、肌力下降(24.6%,14/57)以及抽搐(21.1%,12/57)等;对患者进行头颅CT和(或)MRI,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部分患者行病理检查。34例(60.0%)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50个/mm^3,18例(31.2%)患者CD4^+T细胞计数为50~200个/mm^3,5例(8.8%)患者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32例(56.1%)有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其余为临床诊断。诊断为隐球菌脑膜炎28例(49.1%),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9例(15.8%),脑白质病变5例(8.8%),脑脊髓炎3例(5.3%),结核性脑膜炎3例(5.3%),艾滋病相关性脑病2例(3.5%),弓形虫脑病2例(3.5%),不明原因急性脑梗塞2例(3.5%),脑萎缩2例(3.5%)以及脑肿瘤1例(1.7%)。经病原及综合诊疗好转出院41例(71.9%);死亡患者16例(21.8%),主要是接受诊疗较晚的隐球菌脑膜炎重症患者(6例)和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5例)。结论本组HIV/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绝大多数处于艾滋病期,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多见,疾病谱较广,病死率高。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肌力下降和抽搐等。及时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原学、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尽快明确诊断,采取相应诊疗措施,能够降低病死率。
- 张红熊勇高世成戴永安彭竹山张永喜邓莉平骆名其陈铁龙
- 关键词: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