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岩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4篇关节
  • 3篇软骨
  • 3篇跟骨
  • 3篇跟骨骨折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封闭敷料
  • 2篇封闭引流
  • 2篇敷料
  • 2篇负压
  • 2篇负压封闭
  • 2篇负压封闭引流
  • 1篇带线

机构

  • 16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6篇高岩
  • 12篇刘洪达
  • 8篇陈江华
  • 8篇杜晓健
  • 8篇闫荣亮
  • 7篇曲家富
  • 7篇曹立海
  • 5篇赵国志
  • 4篇彭义
  • 4篇朱鹏飞
  • 3篇马海东
  • 2篇李建军
  • 2篇李绍光
  • 2篇王良
  • 1篇张玲
  • 1篇梁卫东
  • 1篇张文龙
  • 1篇王月
  • 1篇王磊
  • 1篇毕若杰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影像科学与光...
  • 2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线锚钉修复跖板撕裂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用于修复跖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治的34例(34足)跖板撕裂患者临床资料,34例跖板损伤均发生在第2跖趾关节,术中见第2跖趾关节跖板撕裂,术中利用第2跖骨头Weil截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撕裂跖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34例患者均获得24~30个月随访,平均25.8个月。术后足趾外观畸形均得到纠正。术后24个月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90.20±3.99)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5.60±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38,P=0.000)。VAS疼痛评分:术后24个月(0.70±1.06)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70±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0,P=0.000)。结论跖板对于保证跖趾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应用带线锚钉修复跖板撕裂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朱鹏飞高岩刘玉杰陈江华刘洪达闫荣亮赵国志
关键词:带线锚钉背侧入路
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分析对距骨软骨损伤的评估
2025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分析在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OLT)评估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我院行踝关节影像学检查的患者122例。以“金标准”为参考,评估MRI T2⁃mapping⁃纹理分析技术对OLT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探究T2⁃mapping⁃纹理分析特征与OLT的相关性。结果:MRI T2⁃mapping与纹理分析技术诊断OL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75.00%,与“金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88.09%;ROC曲线显示,该技术的AUC为0.835(95%CI:0.792~0.918),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T2⁃mapping⁃纹理分析特征与OLT的关联在所有分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平均值、熵增加,OLT的患病风险有增加趋势,随着峰度、偏度的增加,OLT的患病风险有降低趋势;平均值和熵与OLT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峰度和偏度与OLT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MRI T2⁃mapping⁃纹理分析技术为OLT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无创方法,能够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并预测患病风险,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将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验证以提高结果的普适性。
刘洪达曲平艳高岩陈江华朱鹏飞闫荣亮彭义赵国志
关键词:纹理分析距骨软骨损伤
不同手术治疗对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影像对比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韧带止点修复重建术相比传统韧带修复手术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微骨折手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镜下外侧韧带止点修复重建术,对照组则采用韧带修复手术。通过影像观察和临床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OFAS评分为(95.23±5.72)分,Tegner评分为(5.54±1.85)分,JSSF评分为(97.12±5.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VAS评分为(1.85±0.66)分,距骨倾斜角为2.56°±0.52°,距骨前移为(2.84±0.48)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效益⁃风险总值为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分,表明在疗效和风险综合考量上研究组全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关节镜下外侧韧带止点修复重建术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韧带修复手术,且具有更低的风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朱鹏飞刘玉杰张万喜高岩
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58例,对照组(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7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cm小于对照组(11.63±1.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ml小于对照组(227.07±92.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min长于对照组(63.29±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关节镜组(5.97%)小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8.72±1.10)周短于对照组(11.06±1.3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关节镜组(89.07±4.045)分,高于对照组(81.09±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关节镜组(1.74±1.26)分,低于对照组(2.9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及伤口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可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闫荣亮高岩曹立海王良刘洪达杨越陈江华朱鹏飞赵国志
关键词:距下关节跟骨骨折固定术
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中上段胸椎体破裂骨折患者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的疗效及术后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固本益髓灸法干预。两组术后均接受骨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vs 14%,χ^(2)=4.891,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血栓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单侧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固本益髓灸法治疗中上段胸椎骨折伴锥体后壁破裂患者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也较低。
张敏辉毕若杰王月郭志良张恒高岩马姗姗郭益玮
花青素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信号通路减轻H2O2对大鼠软骨细胞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软骨细胞凋亡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花青素具有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故本研究探讨了花青素活化自噬信号通路在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0、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6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的H2O2对大鼠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大鼠软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未经任何处理)、H2O2组(400μmol/L H2O2处理大鼠软骨细胞6 h)和花青素+H2O2组(300μg/mL花青素处理24 h后,400μmol/L H2O2处理大鼠软骨细胞6 h),利用CCK8、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了细胞生存率、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存率逐渐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比例升高,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Bax和p62表达升高,而Bcl-2和Beclin-1表达下降;与H2O2组比较,花青素+H2O2组细胞存活率相对升高,凋亡比例下降,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Bax和p62表达相对下降,而Bcl-2和Beclin-1表达相对升高.花青素通过激活自噬信号通路,从而可减轻H2O2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
刘玉杰高岩刘洪达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关节炎花青素自噬
跟骨外侧U形切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 7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6足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平均AOFAS评分(88. 32±7. 31)分,优良率达91. 0%,其中82足优,70足良,14足可,1足差,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具有暴露充分,伤口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闫荣亮曹立海曲家富杜晓健王良刘洪达陈江华杨越高岩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
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9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和MSCT检查,并进行MSCT三维重建,观察X线片、二维MSCT图像和MSCT骨三维重建图像。结果手术显示,98例患者共发现101处髋中骨折,其中35处为股骨头骨折,24处为股骨颈骨折,21处为粗隆间骨折,21处为髋臼骨折。X线漏检12处骨折,二维CT漏检7处骨折,MSCT三维骨重建未见漏检,其对髋关节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二维CT(P<0.05)。MS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正确检出率高于二维CT和X线,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术前MSCT骨三维重建资料设计治疗方案,术中所见与资料吻合,患者手术时间(106.30±27.40)min,术中出血量(356.60±54.17)mL,术中透视时间(21.35±5.11)s,骨折愈合时间(80.46±12.29)d;术后随访显示治疗优良率为94.90%,且暂未发生并发症。结论MSCT三维骨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折情况,有利于髋关节骨折及骨折分型诊断,对临床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高岩刘震钢李小硕韩子旭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髋关节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Jones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6~66岁,平均31.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扭伤21例,摔伤3例,砸伤1例。所有患者骨折线多呈Y形或T形,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其中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5 d。术后9~12个月取出克氏针及微型锁定钢板。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部评分评价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无不愈合、迟延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1.15±0.87)分;AOFAS足部评分为(89.45±6.24)分,获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愈合率高、足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闫荣亮曲家富曹立海刘洪达陈江华高岩彭义
关键词:JONES骨折内固定
双层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对比双层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单纯换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8年8月至2015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术后3个月以上迟发严重感染的病例7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双层VSD组38例,单纯换药组35例。两组病例经正规伤口清创扩创及消毒后,双层VSD组给予创面双层VSD,换药组每天给予常规换药,术后两组患者均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两组病例针对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及Ⅱ期围手术期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负压封闭引流组换药7次,伤口愈合时间为27 d,细菌培养转阴时间8 d,Ⅱ期围手术期愈合时间13.5 d;换药组换药次数为34次,伤口愈合时间44 d,细菌培养转阴时间18 d,Ⅱ期围手术期愈合时间17 d。两组数据应用中位数作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670、-5.529、-5.011、-3.227,P〈0.05)。双层VSD组较单纯换药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及Ⅱ期围手术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双层VSD技术对比传统换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具有简单易学、安全快捷、治愈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后期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马海东白洁杜晓健刘洪达高岩李建军梁卫东曹立海曲家富
关键词:引流跟骨封闭敷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