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江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2篇指损伤
  • 2篇软骨
  • 2篇皮瓣
  • 2篇缺损
  • 2篇髌股关节
  • 2篇微创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股关节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镜
  • 1篇带线
  • 1篇带线锚钉

机构

  • 12篇唐山市第二医...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2篇徐州仁慈医院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2篇陈江华
  • 8篇闫荣亮
  • 8篇刘洪达
  • 8篇高岩
  • 4篇杜晓健
  • 4篇赵国志
  • 4篇曹立海
  • 3篇彭义
  • 3篇朱鹏飞
  • 3篇曲家富
  • 2篇张文龙
  • 2篇陈德生
  • 2篇陶建峰
  • 2篇刘英杰
  • 2篇孙洋
  • 2篇马丽艳
  • 2篇王良
  • 1篇刘娜
  • 1篇程潭
  • 1篇张玲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术前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再根据T1ρ值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将T1ρ值<45 ms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设为A组(n=73),T1ρ值≥45 ms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设为B组(n=81)。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T1ρ值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154例患者中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Ⅰ型36例,Ⅱ型37例,Ⅲ型40例,Ⅳ型41例,4个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154例患者治疗后局部肿胀7例(4.6%),疼痛加重3例(2.0%),创口感染5例(3.3%),软骨愈合不良2例(1.3%);③A、B组治疗后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B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比A组总有效率(85%)高(P<0.05);④年龄(OR=1.589,95%CI:0.305-1.252,P=0.036)、白细胞介素6(OR=1.737,95%CI:0.974-5.254,P=0.049)、白细胞介素8(OR=1.385,95%CI:1.066-4.355,P=0.034)、C-反应蛋白(OR=1.957,95%CI:1.323-2.178,P=0.035)、转化生长�
刘洪达闫荣亮高岩陈江华曲平艳王磊彭义曹立海杜晓健曲家富
关键词: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随访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血流桥接技术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21例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依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5个月。术后供区切口及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无动、静脉血管危象及坏死,伤指无血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20例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1例术后9个月随访时皮瓣稍显臃肿。末次随访时,患者疗效满意度5~10分,均为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4 mm;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指关节功能:优18例,良3例。结论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一次手术完成指缺损创面和指固有动脉缺损的修复,且皮瓣薄,解剖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孙洋方杰陈江华刘英杰张文龙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指损伤
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Ⅲ型足舟骨骨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总结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Ⅲ型足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20-08诊治的12例(12足)SangeorzanⅢ型足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手术治疗,以足舟骨为中心作足前内侧纵形切口,用克氏针撑开器于楔骨与距骨头处撑开,充分显露骨折端,恢复关节面平整,骨折块较大者采用直径3 mm空心钉辅助固定,骨折块较小者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恢复足内侧柱的长度,采用微型接骨板跨关节进行桥式支撑内固定,经楔骨、舟骨及距骨之间放置。4例骨质缺损较多者采用胫骨近端自体游离植骨,8例骨质缺损较少者选择骨折端滑移植骨修复。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长距离行走后出现疼痛,前足内收、外展活动受限。其余11例足踝部关节活动不受限,无行走痛和静息痛。术后1年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8~97分,平均94.5分;优11例,良1例。结论足舟骨形状不规则且解剖结构及位置特殊,SangeorzanⅢ型足舟骨骨折采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可为足内侧柱长度、高度以及舟骨关节面完整度恢复提供保障。
高岩陈江华刘洪达闫荣亮刘玉杰赵国志杜晓健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微型接骨板
跟骨外侧U形切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 7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6足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平均AOFAS评分(88. 32±7. 31)分,优良率达91. 0%,其中82足优,70足良,14足可,1足差,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具有暴露充分,伤口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闫荣亮曹立海曲家富杜晓健王良刘洪达陈江华杨越高岩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
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58例,对照组(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7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cm小于对照组(11.63±1.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ml小于对照组(227.07±92.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min长于对照组(63.29±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关节镜组(5.97%)小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8.72±1.10)周短于对照组(11.06±1.3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关节镜组(89.07±4.045)分,高于对照组(81.09±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关节镜组(1.74±1.26)分,低于对照组(2.9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及伤口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可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闫荣亮高岩曹立海王良刘洪达杨越陈江华朱鹏飞赵国志
关键词:距下关节跟骨骨折固定术
带线锚钉修复跖板撕裂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用于修复跖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治的34例(34足)跖板撕裂患者临床资料,34例跖板损伤均发生在第2跖趾关节,术中见第2跖趾关节跖板撕裂,术中利用第2跖骨头Weil截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撕裂跖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34例患者均获得24~30个月随访,平均25.8个月。术后足趾外观畸形均得到纠正。术后24个月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90.20±3.99)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5.60±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38,P=0.000)。VAS疼痛评分:术后24个月(0.70±1.06)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70±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0,P=0.000)。结论跖板对于保证跖趾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应用带线锚钉修复跖板撕裂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朱鹏飞高岩刘玉杰陈江华刘洪达闫荣亮赵国志
关键词:带线锚钉背侧入路
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分析对距骨软骨损伤的评估
2025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分析在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OLT)评估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我院行踝关节影像学检查的患者122例。以“金标准”为参考,评估MRI T2⁃mapping⁃纹理分析技术对OLT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探究T2⁃mapping⁃纹理分析特征与OLT的相关性。结果:MRI T2⁃mapping与纹理分析技术诊断OL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75.00%,与“金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88.09%;ROC曲线显示,该技术的AUC为0.835(95%CI:0.792~0.918),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T2⁃mapping⁃纹理分析特征与OLT的关联在所有分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平均值、熵增加,OLT的患病风险有增加趋势,随着峰度、偏度的增加,OLT的患病风险有降低趋势;平均值和熵与OLT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峰度和偏度与OLT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MRI T2⁃mapping⁃纹理分析技术为OLT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无创方法,能够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并预测患病风险,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将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验证以提高结果的普适性。
刘洪达曲平艳高岩陈江华朱鹏飞闫荣亮彭义赵国志
关键词:纹理分析距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关节退变和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86例(98膝)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3~4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以及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马丽艳陈德生王垚陈江华张德新陶建峰程潭
关键词:关节镜髌股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
成人骰骨相关解剖及其压缩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成人骰骨解剖特点,总结骰骨闭合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新鲜冰冻人体足标本进行解剖,分析骰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特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78足)成人骰骨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72 h,平均8.5 h。致伤原因:扭伤26例,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压伤18例。按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分为Ⅰ型8足、Ⅱ型42足、Ⅲ型28足。5例(5足)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采用膝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73例(73足)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58足)术中采用植骨修复遗留缺损。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足部疼痛肿胀情况。术后1年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足部功能。结果骰骨解剖观察显示:骰骨内侧长、外侧短,主要为松质骨;骰骨主要与第4、5跖骨基底、第3楔骨、跟骨周围骨质相关节,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组织保护。78例(78足)骰骨压缩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33个月。5例(5足)保守治疗患者,伤后6~8周畸形愈合。7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足)骨折复位不充分,术后6~8周畸形愈合;64足骨折复位充分,术后8~12周骨折愈合。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微型钢板引起的腓骨肌腱激惹、断裂,无骨关节炎、足外侧柱短缩及骰骨处明显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根据AOFAS标准评分75~97分,平均93.5分;依据评分评定足部功能:优64例(64足),良14例(14足)。结论通过对新鲜人体足标本的解剖观察,了解其解剖形态特点,对骰骨压缩骨折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骰骨闭合压缩骨折,采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高岩杜晓健张玲张文龙陈江华刘洪达闫荣亮
关键词:跗骨骰骨骨折固定术
静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5例手指组织缺损患者。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指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15例皮瓣中10例顺利成活,5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伤口拆线和换药处理后成活。成活皮瓣均有轻度色素沉着,质地软。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8~14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指活动度:优11例,良4例。结论 静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手指活动恢复良好。
孙洋方杰陈江华刘英杰张文龙
关键词:静脉皮瓣指损伤软组织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