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卫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基于网络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多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细胞凋亡
  • 1篇型腔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不清
  • 1篇药片

机构

  • 10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吴红卫
  • 4篇陈吉生
  • 3篇陈永
  • 2篇杨泽民
  • 2篇张滨
  • 2篇陈碧珊
  • 1篇黄碧瑜
  • 1篇沈勇刚
  • 1篇杨帆
  • 1篇仇志坤
  • 1篇刘爱群

传媒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草药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冬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麦冬多糖(MDG-1)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经特殊处理)、TGF-β1组(20ng/ml TGF-β1处理细胞)和MDG-1组(100mg/LMDG-1及20ng/mlTGF-β1处理细胞),噻唑蓝(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增殖细胞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Bcl)-2、p53、核因子(NF)-κB p65、KB抑制蛋白激酶(IKK)α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CNA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ROS水平显著升高,p53、NF-κB p65、IKKα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MDG-1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CNA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ROS水平显著降低,p53、NF-κB p65、IKKα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DG-1可增强心肌细胞活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抑制Wnt/β-catenin信号和NF-κB信号有关。
陈碧珊吴红卫李艳张滨沈勇刚
关键词:麦冬多糖心肌细胞凋亡
别让药物“偷”走你的味觉
2018年
最近,王叔没什么胃口,吃东西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重。经就诊检查后发现,王叔长期服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影响了他的味觉神经,让他“食不知味”。为什么药物会让你“重口味”,应如何改善呢?
张洵余子媛吴红卫
关键词:味觉药物长期服用食不知味检查后降糖药
二巯丙磺钠致G6PD缺乏症患者急性溶血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39岁,因肢体抖动、言语不清1年余,头晕伴行走不稳半年余,2014年7月22日于外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为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0月17日收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完善三大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部分检查指标结果见表1,体格检查角膜K-F环(+),余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拟予二巯丙磺钠(DMPS)排铜治疗。
黄碧瑜吴红卫刘爱群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G6PD缺乏症急性溶血肝豆状核变性言语不清
贝纳柯克斯体引起脓肿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
2022年
目的回顾临床1例贝纳柯克斯体感染伴脓肿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高对贝纳柯克斯体的认识,希望引起临床的重视。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用药分析,并对该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该患者脓肿范围明显缩小,临床药师在该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贝纳柯克斯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广泛且不典型,部分患者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感染,其药物治疗时间较长,需要临床医师对该病原体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临床药师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实施用药教育及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李爱吴红卫
关键词:Q热
一种片剂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片成型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片剂成型模具,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上设有第一填料腔;下模具上设有第二填料腔;第一填料腔和第二填料腔对合形成安慰片剂的成型腔;上模具上设有用于将第一填...
杨帆李思婷王夏影吴红卫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采用TCMSP、PubChem、TargetNet和SEA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搜索COVID-19相关靶点,与血必净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上述两个网络图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2.1的插件"ClueGO 2.5.5"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槲皮素、没食子酸、木犀草素、迷迭香酸、芦丁、山萘酚、绿原酸、丹参酮IIa、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芍药苷是血必净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TGS2、PTGS1、CASP3、RELA、TNF、MAPK1、IL2、IL6和IL10等靶点有关。GO富集分析得出与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91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110条。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和多通路的特点,可进一步为其治疗(COVID-19)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孔艺林莉莉陈永赖莎吴红卫陈吉生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血必净注射液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被引量:50
2020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痰热清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相关靶点,与痰热清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上述2个网络图筛选出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2.1的插件“ClueGO 2.5.5”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痰热清注射液54个类药性良好的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87个。其中共同靶点54个,关键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得出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2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70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和汉黄芩素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化合物可通过与SARS-CoV-23CL水解酶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其分子机制揭示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阐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孔艺吴红卫陈永赖莎杨泽民陈吉生
关键词:分子对接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抗创伤后应激性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药淫羊藿防治创伤后应激性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可行性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基因。在Genecards和TTD数据库中收集PTSD发病的靶点基因。靶点基因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后,采用Venny2.1.0交集映射得共同靶基因为研究对象。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图。R语言对共同靶点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与标注。结果筛选得淫羊藿的活性成分21个,对应靶点基因188个;PTSD靶点基因210个;共同靶点基因30个。其中IL6、FOS、IL1B自由度分列30个共同靶点基因的前3位。GO富集分析得到有关的分子功能42种;KEGG富集分析得出有关信号通路57条。结论淫羊藿抗PTSD的药理效应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其中,抗炎、免疫等信号通路是防治PTS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淫羊藿抗PTSD提供理论依据。
仇志坤马建春吴红卫陈永杨泽民陈吉生刘志挺
关键词:淫羊藿网络药理学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实施相应的行政和技术干预前、后以及远期各项评价指标的对比,探讨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骨科2016年第一季度(干预前)、2017年第一季度(干预后第一阶段)和2018年第一季度(干预后第二阶段)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预防用药时间合理率、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以及预防用药疗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干预后显著下降(P<0.05)。②干预后药物用药时间合理率第一阶段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第二阶段较干预前第一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理药物品种选择率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疗程24h以下比例干预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24~48h比例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48h以上干预后第一阶段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二阶段较干预后第一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得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干预措施对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张德文吴红卫黎锦健
关键词:骨科抗菌药物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FN、DKK1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余22只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20只建模成功,随机均分为不进行治疗的模型组和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的厄贝沙坦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肾质量/体质量、血尿素氮(BUN)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Dickkopf-1(DKK1)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染色阳性区域面积/整个肾小球面积表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N、DKK1、β-catenin mRNA表达。分析糖尿病大鼠肾组织DKK1 mRNA表达与UACR、FN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正常组肾质量/体质量分别为(4.7±0.6)%、(3.8±0.5)%、(3.2±0.4)%,三组间比较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血BUN及UACR均高于正常组,厄贝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肾组织FN、DKK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厄贝沙坦组肾组织FN、DKK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肾组织FN、DKK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厄贝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三组肾组织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大鼠肾组织DKK1 mRNA表达与UACR、FN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6、0.751,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减缓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肾组织FN、DKK1表达,促进β-catenin表达。。
陈碧珊吴红卫李艳张滨陈吉生
关键词:糖尿病厄贝沙坦DICKKOPF-1Β-连环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