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品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抑制剂
  • 2篇用药
  • 2篇制剂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突变
  • 2篇晚期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基于网络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机构

  • 13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3篇陈永
  • 4篇陈吉生
  • 3篇吴红卫
  • 2篇杨泽民
  • 2篇仇志坤
  • 1篇徐婷
  • 1篇张翠仙
  • 1篇沈勇刚
  • 1篇向俊
  • 1篇高永艳
  • 1篇洪燕萍

传媒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处方药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访谈教育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访谈教育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医院每个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各抽取4名医务人员进行2次访谈教育,内容包括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义及概念认识是否充分、是否知晓上报流程及对该工作的相关建议等。结果对272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教育,报告与监测意义的知晓率由44.85%提高到63.24%(P<0.05),制度及职责知晓率分别由41.18%、33.09%提高到86.76%、80.15%(P<0.05),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知晓率由34.56%提高到87.50%(P<0.05),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知晓率由27.94%提高到78.68%(P<0.05),上报流程知晓率由38.97%提高到88.97%(P<0.05),报告率由0.59%上升至0.91%(P<0.05)。结论访谈教育可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水平,也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陈永沈勇刚赖莎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不同产地生附子在破格救心汤中双酯型乌头碱含量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生附子在破格救心汤中双酯型乌头碱质量分数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Technologies Athena C_(18)-WP(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1%三乙胺)-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5 nm。对13个不同产地生附子组成的破格救心汤中双酯型乌头碱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产地生附子在破格救心汤中毒性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结果 13个不同产地生附子组成的破格救心汤水煎液中3种毒性双酯型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具有明显差异,以四川江油产地的附子总双酯型乌头碱质量分数为标准,与其相近的为陕西汉中、江苏常州的样品;质量分数较高的为云南腾冲、辽宁大连、四川凉山的样品,其中云南腾冲样品约为四川江油的3倍;质量分数较低的为河北石家庄、河南南阳、广西百色的样品。结论本文可为临床应用破格救心汤时,附子产地选择、剂量使用、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高永艳向俊徐婷毛星鑫张翠仙陈永
关键词:生附子破格救心汤高效液相色谱法
达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2024年
目的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对达可替尼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药物治疗及医保政策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NHS EED及中国知网、万方、CBM等数据库,以及各国卫生技术评估(HTA)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3月30日有关达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者独立完成文献收集、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系统评价评估测量工具(AMSTR-2)量表对Meta分析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CHEERS 2022)量表对经济学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1篇Meta分析及7篇经济学研究,文献质量均总体良好。有效性方面,与第1代、第2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相比,达可替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相比奥希替尼的PFS[HR=0.74,95%CI(0.55,1.00)],OS[HR=0.84,95%CI(0.57,1.19)],达可替尼均无改善趋势;但对于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达可替尼有OS获益的趋势[HR=0.71,95%CI(0.33,1.52)];所有EGFR-TKIs间的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达可替尼的腹泻、皮疹和口腔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1代、第3代EGFR-TKIs,但低于阿法替尼[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别为0.83比0.99,0.75比0.94,0.72比0.96];达可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概率低于奥希替尼(SUCRA为0.62比0.82);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比,达可替尼引起相关肝毒性的风险降低;与其他EGFR-TKIs相比,达可替尼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济性方面,中国纳入医保目录降价后的达可替尼较吉非替尼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达可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良好。
顾航烨吕晴陈亚轻吴君琳陈永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伏美替尼治疗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而NSCLC常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一线治疗EGFR基因突变NSCLC的优选方案。伏美替尼是国内第2个上市的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本文综述结果显示,伏美替尼具有双重活性、强抑瘤性、高选择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对EGFR敏感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T790M耐药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且其相关临床试验均仅入组我国患者,对我国NSCLC患者的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顾航烨吕晴陈永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突变有效性
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经济性
2025年
目的评估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基于INTRIGUE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设定模型循环周期为6周,模拟患者15年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评价指标,比较ICER与意愿支付(WTP)阈值(我国2023年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200元/QALY)的大小;并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考察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瑞派替尼方案的健康获益低于舒尼替尼(1.21 QALYs vs.1.31 QALYs),但成本更高(323401.88元vs.227532.40元),为绝对劣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费用、无进展生存状态的效用值对ICER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较稳定,且随着WTP增加,瑞派替尼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始终远低于舒尼替尼,并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下,与舒尼替尼相比,瑞派替尼作为晚期GIST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不具有经济性。
陈永黄龙转顾航烨陈亚轻陈吉生
关键词:舒尼替尼胃肠道间质瘤成本-效果分析MARKOV模型
糖友抗感染 慎用喹诺酮类药物
2019年
有些糖友会吃加替沙星抗感染,但用了一阵子后却出现了低血糖,医生询问糖友用药史后,才知道引起低血糖的元凶是加替沙星。糖友如果同时合并胆囊或泌尿系统感染,往往需要加用抗生素类药物,加替沙星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加替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而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
陈永
关键词:胃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史加替沙星抗生素类药物
塞利尼索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6.0版)药物ADE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获得塞利尼索ADE报告3084份,ADE阳性信号共134个;已报告性别中男性127例、女性124例,年龄以≥65岁为主(4.12%);美国报告数量最多(96.53%),报告者主要为消费者(77.27%);严重ADE主要为住院/住院时间延长(26.26%),其次为死亡(17.15%)。发生频次排名前3位的ADE分别为恶心(1162次)、疲劳(790次)、食欲减退(610次),均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分别为装置相关性菌血症(ROR=115.07,PRR=114.94)、睑板腺功能障碍(ROR=106.70,PRR=106.54)、沙门菌性脓毒症(ROR=99.90,PRR=99.81),均未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结论临床使用塞利尼索时除需关注说明书提及的恶心等常见ADE外,还应关注装置相关性菌血症、睑板腺功能障碍、沙门菌性脓毒症等未被说明书提及的ADE;建议每周复查患者血常规,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感染症状等进行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陈亚轻徐梦丹顾航烨吴君琳陈永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建立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模型,供医疗机构应用和推广。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出院时间为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并使用SGLT2i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被分为2部分,分别用于预试验阶段和临床应用验证阶段。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药品说明书中SGLT2i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初步制订触发条目。经征求我院专家意见,参考相关医嘱、病程记录及实验室指标参考值等,对触发条目进行修改;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及修改,形成初步触发条目。应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建立监测模型,通过预试验阶段对触发条目进行完善,通过临床应用阶段对其进行验证。结果预试验阶段和临床应用验证阶段分别纳入218和858例患者。根据文献和药品说明书初步形成44个触发条目。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共回收调查问卷16份,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经预试验阶段进一步完善,最终确定24项触发条目,包括实验室指标类(A)8项、解救剂类(B)4项、临床症状类(C)11项和干预措施类(D)1项。预试验阶段和临床应用验证阶段模型监测阳性病例数分别为56和189例,人工审查实际阳性病例数为12和57例。预试验阶段和临床应用阶段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0%(18/72)和30.9%(77/249)、不良反应/事件检出率分别为5.5%(12/218)和6.6%(57/858)、灵敏度分别为92.3%(12/13)和100%(57/57)、特异度分别为78.5%(161/205)和83.5%(669/801)。预试验阶段12例阳性病例和临床应用验证阶段57例阳性病例中关联性评价均为很可能和可能(分别为4、8例和16、41例);不良反应/事件严重程度主要为2级(分别为11例和55例)。SGLT2i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低血糖、尿路感染、皮疹等;胰腺炎、体重下降等在药品说明书中无相关表述,但经�
陈永蔡康俊黎锦健徐梦丹
关键词:德尔菲法药物警戒
2021~2023年某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2021~2023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整理2021~2023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基本信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药品排序比(B/A)并进行分析。结果 2021~2023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DDDc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酒石酸唑吡坦片、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喷他佐辛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盐酸曲马多注射液B/A小于1,其余B/A均≥1。结论 2021~2023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建议加强监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叶嘉俊叶煜冰陈永
关键词:第二类精神药品合理用药
基于帕累托图及鱼骨图分析法探索医院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质量提升的应用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探索帕累托图及鱼骨图分析法在提升医院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医院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质量问题登记表,统计2022年7月~2022年12月(整改前)和2023年1月~2023年6月(整改后)的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类型,同时统计整改前后的调剂时间,并随机抽取整改前后各一个月的盘点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帕累托图及鱼骨图分析法,确定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问题的主要类型,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持续改进质量,最后比较整改前后的调剂服务质量差异。结果整改前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处方3918张(22178剂),出现服务质量问题208例。整改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处方7289张(39991剂),出现服务质量问题83例。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问题的主要类型(A类)为:装量差异(16.35%)、贴错标签(15.87%)、候药时间长(15.38%)、忘放药盒(12.98%)和封膜不紧漏药(10.58%);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问题次要因素(B类)为:机器故障(9.13%)、未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6.25%);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问题一般因素(C类)为:内服与外用袋混淆(5.29%)、调剂差错(3.85%)、加药错误(2.88%)、发药错误(1.44%)。经整改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服务人次增加,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率由管理前的5.31%下降为1.14%。各类型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率均有下降,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为装量差异;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人员平均调配时间由整改前的(7.44±2.114)min降低为整改后的(4.78±1.103)min(P<0.05)。结论利用帕累托图及鱼骨图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人员工作技能及效率,保障中药配方颗粒服务质量。
吴汉彪洪燕萍仇志坤陈永赖莎
关键词:药学服务中药配方颗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