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3篇术后
  • 2篇心脏瓣膜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缺损
  • 2篇间隔缺损
  • 2篇瓣膜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 1篇心脏瓣膜病
  • 1篇心脏瓣膜假体...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机构

  • 6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作者

  • 6篇李玉杰
  • 4篇杨再珍
  • 3篇杨霄
  • 3篇谢辉
  • 2篇王孝东
  • 2篇杨霞
  • 1篇张向辉
  • 1篇王克学
  • 1篇温永金
  • 1篇杨霞
  • 1篇王世强

传媒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冠心病、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疗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与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172例,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84例。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确诊并行抗焦虑治疗。结果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围术期焦虑症状控制满意,术后6个月焦虑症基本痊愈;未行抗焦虑治疗的轻症患者,围术期焦虑症加重,术后6个月焦虑症无改善,未行抗焦虑治疗的中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持续加重,未行手术治疗,最终心脏功能失代偿死亡。结论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的早期诊断、积极的药物、心理、手术的综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向辉李玉杰王克学杨再珍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焦虑症
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接受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随访1 a,记录并统计患儿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较A组(72.22%)高(P<0.05);B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A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儿术后1 a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儿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均下降(P<0.05),且术后3 d B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1%)较A组(22.22%)低(P<0.05)。结论应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高危VSD患儿,效果明确,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王孝东杨再珍李玉杰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高危食管超声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和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和影响。方法:连续完成初次瓣膜置换手术256例,其中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单瓣膜置换2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43例;风湿性病变145例,非风湿性病变111例。术前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术后第1周反复复查血小板计数,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血小板计数。结果:(1)术后1周内发生血小板减少(<100×109/L)113例,发生率43.7%,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滞留时间较非血小板减少者延长;(2)生物瓣单瓣膜置换35例,血小板减少28例,发生率80%,机械瓣单瓣膜置换178例,发生62例,比率34.8%,两组比较,P=0.000;(3)双机械瓣膜置换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3.5%,与单机械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风湿性病变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4.5%,非风湿性病变组发生率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血小板减少组死亡2例,非血小板减少组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6)术后3~6个月共随访到252例患者,占应随访的99.2%,均未见血小板减少。结论:体外循环时间延长、使用生物瓣、双瓣膜置换、风湿性病变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更长。
杨霄杨再珍杨霞谢辉李玉杰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血小板减少心肺转流术
低主动脉夹层评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估低主动脉夹层评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5例以"胸痛"为主诉、距第一次胸痛时间14 d内、做了主动脉夹层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确诊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评分0分的258例中发现1例,评分1分的191例中有40例,高评分组(2分和3分)的76例患者中有71例。D-二聚体在0分组的阴性预测值为100%,在1分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8.6%,包括0分和1分在内的低主动脉夹层评分组阴性预测值为99.6%,阳性预测值为22.3%。结论高主动脉夹层评分有助于确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对于"低可能性"评分的患者若D-二聚体阴性能比较安全的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阳性需要进一步做主动脉影像学检查。
杨霄杨霞谢辉王世强李玉杰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主动脉夹层
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和后果
2017年
目的探索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3岁以下的婴幼儿心脏手术1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94例,包括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4例,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34例,术后1周内反复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体外循环下手术发生血小板减少(<100×10~9/L)3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无发生。体外循环下手术24例紫绀型心脏病中13例发生,非紫绀型70例中18例发生,P=0.011。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表示,血小板减少组的年龄8(4~13)个月、体质量6.5(4.5~9)kg、主动脉阻断时间51(41~100)min、体外循环时间78(65~15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1(7~46)h、ICU滞留时间90(45~115)h与体外循环术后非血小板减少组的12(7~17)个月、9(8~11)kg、41(36~49)min、69(60~83)min、6(5~20)h、38(19~89)h相比,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紫绀、年龄小、体质量轻、体外循环时间长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易于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患儿易出现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延长。
杨霄杨霞谢辉李玉杰温永金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气管拔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5 kg以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早期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72例体质量5 kg以下的VS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早期拔管组(机械通气时间<8 h)和非早期拔管组(机械通气时间不<8 h),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早期脱机的因素。结果:收治5 kg以下VSD患儿共172例,术后早期脱机拔管24例(14.0%),非早期脱机拔管148例(86.1%),心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CPB时间、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影响早期脱机的质量要因素。结论:对于5.0 kg以下以VSD为主要心内畸形的患儿术后早期脱机是安全可行的。
吴淑敏王明伟杨再珍王孝东李玉杰何发明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婴儿心脏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