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智敏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注射液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冠心病
  • 1篇丹参
  • 1篇丹参川芎嗪
  • 1篇丹参川芎嗪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功能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脉
  • 1篇心脉隆注射液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脂

机构

  • 4篇如皋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任智敏
  • 1篇朱海鹏
  • 1篇石红霞
  • 1篇周明龙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2)和安慰剂组(n=32)。心脉隆注射液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脉隆注射液治疗(5 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加等量注射磷酸盐缓冲盐水液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7 d。使用《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等评估指标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心脉隆注射液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心脉隆注射液组患者治疗后B型利钠肽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本次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并未发生死亡事故,且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数量并无任何统计学差异(P>0.05)。心脉隆注射液对于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运动耐量具有显著效果,且使用相对安全,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华周明龙任智敏朱海鹏
关键词:心脉隆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心功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任智敏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冠心病心绞痛
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脂、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脂、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rhBNP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6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7%比70.77%,P=0.004)。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TC)[(4.05±0.96)mmol/L比(2.97±0.93)mmol/L]、甘油三酯(TG)[(1.75±0.52)mmol/L比(1.12±0.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5±0.99)mmol/L比(2.54±0.72)mmol/L]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94.73±9.23)mmol/L比(85.64±8.25)mmol/L]、心率[(91.32±7.90)次/min比(82.34±8.58)次/min]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12±0.93)mmol/L比(4.10±1.00)mmol/L]显著升高(P均<0.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5%比33.85%)和预后不良发生率(26.15%比5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降低预后不良发生率,效果显著。
任智敏陈华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
外周血microRNA‐21和NF‐κB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microRNA‑21(miR‑21)和核因子κB(NF‑κB)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进行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44例,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106例,比较术前2组患者的miR‑21和NF‑κB水平以及术中资料之间的差异,分析外周血miR‑21和NF‑κB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PCI术中病变血管情况、梗死相关动脉、治疗中的替罗非班使用情况、血栓抽吸、植入支架、靶病变血管直径、靶病变血管长度及球囊扩张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术前的miR‑21和NF‑κB水平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miR‑21和NF‑κB联合检测预测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ST段回落不良患者术前的miR‑21和NF‑κB临界值分别为2.30及1.31 ng/L。结论通过对患者的NF‑κB与miR‑21进行分析,可以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情况进行预测。
石红霞任智敏刘慧慧
关键词:核因子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