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动脉收缩压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SPA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6个月对患者的SPAP进行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SPAP正常组(SPAP〈4.7kPa)、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4.7≤SPAP≤6.0kPa)、中度PH组(6.0〈SPAP≤8.0kPa)和重度PH组(SPAP〉8.0kPa)。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慢性心衰住院的情况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结果重度PH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76,P=0.008);而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亦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增加,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t=1.783,P=0.071)。60例患者术后6个月有效者41例(68.3%),且SPAP正常组的有效率为83.3%(10/12例),轻度PH组为76.4%(13/17例),中度PH组为68.7%(11/16例),重度PH组为46.6%(7/15例),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351,均P=0.021)。心脏再同步治疗能降低患者整体SPAP,其中有反应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SPAP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SPA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患者术后1和6个月的SPAP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随着慢性心衰患者SPAP的升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结论SPAP会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反应性,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随患者SPAP的增加而降低。但心脏再同步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也能降低患者的SPAP,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石红霞邹操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 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诱发机体脂肪代谢紊乱^[2],与心脑血管疾病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由于目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Hp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逐渐成为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尝试分析冠心病患者Hp感染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的相关性,以期为冠心病Hp感染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田巍巍石红霞
- 关键词:冠心病幽门螺杆菌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 外周血microRNA‐21和NF‐κB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microRNA‑21(miR‑21)和核因子κB(NF‑κB)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进行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44例,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106例,比较术前2组患者的miR‑21和NF‑κB水平以及术中资料之间的差异,分析外周血miR‑21和NF‑κB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PCI术中病变血管情况、梗死相关动脉、治疗中的替罗非班使用情况、血栓抽吸、植入支架、靶病变血管直径、靶病变血管长度及球囊扩张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术前的miR‑21和NF‑κB水平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miR‑21和NF‑κB联合检测预测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ST段回落不良患者术前的miR‑21和NF‑κB临界值分别为2.30及1.31 ng/L。结论通过对患者的NF‑κB与miR‑21进行分析,可以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情况进行预测。
- 石红霞任智敏刘慧慧
- 关键词: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