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鹏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2篇动脉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慢性充血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充血性
  • 2篇充血性心力衰...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病
  • 1篇心脉
  • 1篇心脉隆注射液
  • 1篇血浆

机构

  • 5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贵阳市第四人...

作者

  • 5篇朱海鹏
  • 1篇胡曼云
  • 1篇郭江宏
  • 1篇任智敏
  • 1篇周明龙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2)和安慰剂组(n=32)。心脉隆注射液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脉隆注射液治疗(5 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加等量注射磷酸盐缓冲盐水液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7 d。使用《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等评估指标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心脉隆注射液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心脉隆注射液组患者治疗后B型利钠肽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本次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并未发生死亡事故,且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数量并无任何统计学差异(P>0.05)。心脉隆注射液对于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运动耐量具有显著效果,且使用相对安全,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华周明龙任智敏朱海鹏
关键词:心脉隆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心功能
酒石酸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C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WHF)评分。结果治疗6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及ML-WH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朱海鹏
关键词:酒石酸美托洛尔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疗效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NYHA II-IV级的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两组均针对原发疾病给予口服培哚普利、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尔、氢氯噻嗪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程均为15 d。15 d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的BNP水平。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LVED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CCHF,能通过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室舒张压,进而减少心肌细胞分泌BNP,提高临床疗效。
朱海鹏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B型利钠肽
血小板反应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血小板反应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进行PCI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39例患者为血栓组,同期选取PCI术后1年内未发生支架血栓的42例患者为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反应性(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ADP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支架直径及血小板反应性对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既往PCI史、冠心病家族史、左心室射血分数、植入血管、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病灶血管数、支架长度、支架数量、糖尿病、高脂血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ADP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大于非高血栓组(t/χ2=2.350、9.198、5.328、9.198、4.352、4.685、13.031、2.129、14.242,P<0.05),而支架直径小于非高血栓组(t=-10.5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长度、支架直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890(1.023~3.494)、0.017(0.000~0.743)、1.645(1.008~2.685),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支架直径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面积为0.857,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面积为0.885。结论较小的支架直径和较高的血小板反应性与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朱海鹏郭江宏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性血栓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48例(年龄>60岁),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124例。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情况)、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包括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史阳性率及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左主干(LM)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多,且病变常累及LAD、LCX及RCA,病变程度更严重。
朱海鹏胡曼云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