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脊柱
  • 4篇腰椎
  • 4篇颈椎
  • 3篇手术
  • 3篇节段
  • 3篇颈椎病
  • 2篇动态稳定
  • 2篇动态稳定系统
  • 2篇腰椎融合
  • 2篇腰椎术后
  • 2篇诊治
  • 2篇韧带
  • 2篇伤口
  • 2篇术后
  • 2篇双节段
  • 2篇髓型
  • 2篇前路
  • 2篇清创
  • 2篇清创术
  • 2篇弥散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小龙
  • 12篇关立
  • 12篇陈龙
  • 10篇海涌
  • 10篇刘玉增
  • 7篇汪文龙
  • 2篇朱文艺
  • 2篇海涌
  • 2篇王云生
  • 1篇藏磊
  • 1篇孟祥龙
  • 1篇苏庆军
  • 1篇杨晋才
  • 1篇康南
  • 1篇李健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7
  • 9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次激发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基于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多次激发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在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14年1月~2015年5月,7例连续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CSM患者在我院接受颈椎前...
关立海涌刘玉增陈小龙汪文龙陈龙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融合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双节段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年以上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单节段融合节段上位邻近节段存在轻中度退变时,Topping-off手术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因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陈小龙海涌关立刘玉增汪文龙陈龙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双节段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年以上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单节段融合节段上位邻近节段存在轻中度退变时,Topping-off手术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因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Topp...
陈小龙海涌关立刘玉增汪文龙陈龙
关键词:腰椎非融合COFLEX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治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在我科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诊断为迟发性感染的8 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诊治过程.8 例患...
王云生海涌关立刘玉增陈小龙陈龙
关键词:迟发性感染腰椎术后脊柱内固定
颈椎前路非融合术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评价颈前路人工椎间盘(Prodisc-C)置换术、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植入术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前路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组、DCI植入组和ACDF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在术前、术后3、6、12和24个月对患者进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术前及末次随访通过X线片观察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以及椎间隙前后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随访.3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NDI、颈痛和上肢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两组较ACDF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性降低(P<0.05).ACDF组颈椎活动范围术后明显降低(P<0.05),但非融合两组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融合组较ACDF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3.6)°,(22.3±4.6)°,(18.1±3.1)°,P <0.05],3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7.0±1.0)mm,(9.2±1.5) mm,(6.8±1.4) mm,P<O.05],但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和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方式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颈椎非融合术和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随访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Prodisc-C置换术和DCI植入术还能保持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且对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影响,有望预防相邻节段�
关立汪文龙海涌刘玉增陈小龙陈龙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脊柱融合术颈椎
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33例颈椎OPLL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41~78岁(58.6±8.8岁)。其中16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及以内者通过ACCF切除骨化块减压(A组);17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以上、前路切除有困难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时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A组随访48.56±8.02个月,B组随访52.59±8.8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明显大于术后(P〈0.05),B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较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颈椎OPLL,ACCF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均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前者通过切除或“漂浮”骨化块达到有效减压;后者能够扩大椎管缓解脊髓压迫,中期随访椎管狭窄率维持稳定。
汪文龙海涌关立刘玉增陈小龙朱文艺陈龙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中期随访
多次激发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基于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多次激发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在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5月,7例连续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的CSM患者在我院接受颈椎前...
关立海涌刘玉增陈小龙汪文龙陈龙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脊髓型颈椎病
成人脊柱畸形术后相邻节段交界性后凸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目的:本研究探讨脊柱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从MEDLINE和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PJK,PJF,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roximal junct...
朱文艺海涌藏磊关立李健陈小龙汪文龙陈龙
机器人辅助置入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20例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疾病患者纳入机器人辅助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1~85岁,平均54.1岁。同期选取20例脊柱疾病患者纳入徒手置钉组,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8~75岁,平均54.8岁。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脊柱CT薄层扫描,机器人辅助组利用机器人辅助系统进行术前置钉规划,术中辅助置钉,记录透视次数及置钉时间等,术后复查CT根据判断螺钉位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94枚,机器人辅助组1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因自身原因改用徒手置钉,其他19例成功应用机器人引导置入124枚螺钉。机器人辅助组(平台安装+透视匹配)平均透视次数为(7.0±2.5)次,徒手置钉组平均透视次数为(12.6±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平均机器匹配时间(机器匹配+平台安装)为(18.9±7.2)min,机器人辅助组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3.7±1.5)min,徒手置钉组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4.3±0.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术中透视和术后CT显示所有机器人引导置入的螺钉(100%)均准确的置入椎弓根内。根据Rampersaud分类法,机器人辅助组124枚螺钉位置均为A类。徒手置钉组Rampersaud分类为A类198枚,B类28枚,C类16枚,D类4枚。其准确率(A类和B类)为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机器人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68.3±74.0)min,徒手置钉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67.5±6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机器人组平均手术出血量(285.0±240.2)ml,徒手置钉组平均手术出血量(640.0±389.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辐射量,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其在脊柱微创、翻修
陈龙海涌关立刘玉增苏庆军杨晋才康南孟祥龙陈小龙
关键词:脊柱疾病椎弓根钉
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初步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机器人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的经验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方法 2015年11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10例脊柱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入,包括:1例脊柱后凸畸形,1例胸椎占位,1例重度僵硬性脊...
海涌陈小龙关立陈龙
关键词:脊柱机器人导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