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增

作品数:138 被引量:535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5篇腰椎
  • 53篇脊柱
  • 23篇螺钉
  • 23篇节段
  • 22篇融合术
  • 22篇脊柱侧
  • 21篇皮质
  • 21篇皮质骨
  • 20篇手术
  • 20篇退行性
  • 20篇侧凸
  • 18篇内固定
  • 18篇脊柱侧凸
  • 17篇退变
  • 17篇椎间盘
  • 17篇颈椎
  • 14篇后路
  • 13篇颈椎病
  • 12篇外科
  • 10篇椎体

机构

  • 1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2篇解放军第30...
  • 4篇解放军306...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煤炭工业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38篇刘玉增
  • 82篇海涌
  • 68篇关立
  • 35篇海涌
  • 33篇杨晋才
  • 31篇周立金
  • 27篇张希诺
  • 26篇陈小龙
  • 22篇孟祥龙
  • 22篇苏庆军
  • 21篇吴继功
  • 19篇邹德威
  • 19篇陈晓明
  • 17篇马华松
  • 15篇康南
  • 14篇刘铁
  • 12篇张强
  • 11篇汪文龙
  • 10篇鲁世保
  • 9篇鲍磊

传媒

  • 19篇中华医学杂志
  • 15篇中国脊柱脊髓...
  • 11篇中国骨与关节...
  • 7篇脊柱外科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病案
  • 2篇骨科
  • 2篇第八届全国颈...
  • 2篇第二届泛长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5篇2023
  • 14篇2022
  • 14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联合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联合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应用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共23例25个椎间隙。其中,Pango应用于PE-TLIF术式13例,应用于MIDLF术式10例。随访期间,对所有患者通过VAS、ODI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通过观测椎间隙高度(IH)、节段性前凸角(SA)、椎间融合以及融合器与钉棒系统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9±5.49)个月。(1)术后7 d随访时,VAS-LBP评分、VAS-LP评分、IH、SA分别为(3.26±1.09)分、(1.82±1.40)分、(13.47±1.51)mm、(17.52±5.4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H矫正率为(38.20±32.21)%,SA矫正率为(37.46±36.38)%。(2)在末次随访时,VAS-LBP评分、VAS-LP评分、ODI评分、IH、SA分别为(0.91±0.84)分、(0.86±0.75)分、(12.91±7.00)%、(12.21±1.59)mm、(16.22±5.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H丢失率为(9.13±9.00)%,SA丢失率为(7.52±18.70)%。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15个节段发生Ⅰ级融合,9个节段发生Ⅱ级融合,1个节段发生Ⅲ级融合。仅3例患者(共3个节段)融合器发生明显下沉,未见患者发生融合器移位以及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可有效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利于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微创通道或内镜术式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丁一海涌杨晋才刘玉增尹鹏丁红涛潘爱星张黎明李远清
关键词:退变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性
一种跨模态脊柱图像配准方法、系统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模态脊柱图像配准方法、系统及设备,属于图像配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不断衡量采样动作和空间变换网络的评价指标,避免采样动作过多的剔除特征,从而实现在不依赖于数据集提供先验分布的情况下依然能很好的去除图像配...
刘玉增杨贺捷张希诺海涌杨明轩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 ̄151°,平均98°,后凸92° ̄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 ̄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 ̄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 ̄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 ̄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 ̄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 ̄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 ̄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 ̄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海涌陈晓明吴继功邹德威夏平陈志明刘玉增姬勇彭军周立金
关键词:脊柱全脊椎截骨术
间盘造影在近融合椎正常间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采取回顾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融合邻近正常椎间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57例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行椎间盘切除和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手术前行椎间盘造影时,不包括邻近融合节段的正常椎间盘。所有患者随访35.6个月(24-80个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49例临床效果优良,随访2年以上,38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5例患者在度过21个月的无症状期后出现疼痛复发,采用腰椎MRI和椎间盘造影复查。结果 MRI发现15例患者中的8例出现了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而此8例中仅有1例(2%)经过MRI和椎间盘造影同时证实该节段为疼痛的原因,从而再次进行融合手术。结论 术前MRI上专现为正常的相邻椎间盘在椎间融合术后不容易变成病变节段,因此没有必要常规在术前为了排除病变节段,而行相邻于拟融合节段的正常椎间盘的造影检查。
海涌Casey Lee李宝俊陈晓明陈志明刘玉增周立金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腰椎间盘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探讨主胸弯或胸腰弯为主弯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肩失衡加重的危险因素
:探讨主胸弯或胸腰弯为主弯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肩失衡加重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主胸弯或胸腰弯为主弯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选取T1倾斜角和双肩软组织影高...
海涌藏磊范宁鲁世保苏庆军杨晋才关立康南孟祥龙刘玉增
Topping-off与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Topping-off与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比性研究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9例L3~5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opping-off组(L_(4~5)PLIF+L_(3~4)Coflex)45例,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50岁(46~77岁);融合固定组(L3~5PLIF)54例,男25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70岁(50~75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平扫MRI及站立位正侧屈伸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年邻近节段L2-3椎间活动度及椎间盘MRI改良Pfirrmman分级,术前、术后2年Coflex置入节段L_(3~4)的椎间活动度,术后2年Topping-off组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Coflex置入节段L_(3~4)与其上位节段L_(2~3)椎间活动度之和)。[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20±7.80)月(24~48月)。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融合固定组(P<0.05)。术后2年腰痛及腿痛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明显好转(P<0.05)。术后2年L_(2~3)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Topping-off组无明显变化(P>0.05),融和固定组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Topping-off组明显小于融合固定组(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与融合固定组L_(2~3)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腰椎MRI显示L_(2~3)椎间盘改良Pfirrman分级,Topping-off组明显优于融合固定组(P<0.05)。[结论]Topping-off对比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临床效果相似的特点,Coflex置入节段承担近端腰椎部分活动与应力,有助于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李冬月海涌孟祥龙杨晋才关立刘玉增苏庆军康南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疾病临床疗效邻近节段退变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初步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PCM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初步疗效。 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6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8例,女8例,年龄36-57岁,平均48岁;其...
张强邹德威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鲍磊刘玉增周立金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稳定性
文献传递
POLAr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
目的:探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 POLAr 手术治疗62例因腰背痛及下肢根性疼痛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
张强邹德威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刘玉增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滑脱
文献传递
徒手置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探究徒手置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4月-2012年8月所有因脊柱畸形而接受脊柱后路三维矫形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36名病例.所有病例术中仅采用徒手置钉技术,均不使用C形臂X线机透视或导航系统等计算机辅助设备,较严重病例或重度后凸需要截骨者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查看影像资料,记录皮质穿破的类型及距离.术后密切观察有无血管及神经源性并发症直至出院.结果 36名患者置入螺钉总数为550枚.其中210枚螺钉发生误置,总发生率为38.18%(210/550).内侧皮质穿破(medial cortical perforation,MCP)的发生率为5.27%(29/550);外侧皮质穿破(lateral cortical perforation,LCP)的发生率为27.09%(149/550);椎体前壁穿破(anterior cortical perforation,ACP)的发生率为6.55%(36/550);上终板穿破(endplate perforation,EPP)的发生率为0.55%(3/550);椎间孔穿破(foramen perforation,FP)的发生率为0.91%(5/550).上、中、下胸椎及腰椎的MCP发生率分别为3.39%(2/59)、3.90%(51/128)、5.81%(10/172)、6.28%(12/191),LCP发生率分别为44.07%(26/59)、50.78%(65/128)、25.00%(43/172)、7.85%(15/191).MCP在胸椎及腰椎的发生率相近,分别为4.7%(17/359)、6.3%(12/191),差异无统计义意义(P>0.05),而胸椎较腰椎更易发生LCP,发生率分别为 37.3%(134/359)、7.9%(15/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后均无神经、血管及内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徒手置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以避免使用术中透视、计算机导航等带来的不利影响.LCP是最常见的穿破类型,在胸椎的发生率比在腰椎高,因而在胸椎使用计算机图像系统等协助置钉可能更有应�
叶斌孟祥龙刘玉增海涌
关键词:胸椎内固定器骨钉手术中并发症
基于中国人腰骶区解剖参数不同轨迹螺钉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对骶骨CT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描述S1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S1皮质骨螺钉(cortical screw,CS)以及骶骨翼螺钉(sacral alar screw,SAS)3种内固定方式的影像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其可靠程度。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腰骶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扫描的非骨科疾病中国人受试者CT资料。共获得42例受试者数据,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5.14±8.35)岁。将资料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S1骶骨翼螺钉钉道、皮质骨螺钉钉道及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最大长度、外展角、尾倾角与平均CT值。结果S1骶骨翼螺钉最长钉道外展(63.51±8.68)°,尾倾角(36.62±10.97)°,长度(41.74±3.33)mm;S1皮质骨螺钉最长钉道轨迹外展(5.62±3.69)°,头倾角(6.60±4.88)°,长度(31.60±4.23)mm;S1椎弓根螺钉最长钉道内收(29.42±3.89)°,尾倾角(15.60±6.58)°,长度(48.12±5.44)mm。S1椎弓根螺钉长度显著大于骶骨翼螺钉与皮质骨螺钉,而骶骨翼螺钉的平均CT值显著高于椎弓根螺钉,但骶骨翼螺钉钉道中点区域的CT值较另两种钉道显著更低(P<0.001)。结论S1骶骨翼螺钉应用于骶骨固定是可行的,其钉道长度大于同节段皮质骨螺钉轨迹,钉道平均CT值大于椎弓根螺钉轨迹,可以作为短节段腰骶固定的替代方式之一,但还需要生物力学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丁红涛刘玉增海涌关立潘爱星张希诺韩渤李越
关键词:影像学测量皮质骨螺钉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