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娟 作品数:31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制约云南茶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探讨 茶叶作为云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是云南茶区各民族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云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问题。本文综合分析近些年来云茶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茶业发展态势,从种质... 邓秀娟 李亚莉 周红杰关键词:茶产业 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调味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包括滇黄精的生产工艺和调味茶的加工工艺,滇黄精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浸提罐中放入九蒸九制滇黄精,滇黄精提取液中仍含有滇黄... 王白娟 汪泽军 王兴华 邓秀娟 李蕾 袁文侠 刘晓慧 田娟红曲霉发酵食品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6 2022年 红曲霉(Monascus)作为传统的食品发酵剂与着色剂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中,具有良好的糖化与酯化功能,其次生代谢产物红曲色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洛伐他汀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与功能价值。本文就红曲霉在茶、酒、调味品及肉制品等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系统地阐述了红曲霉应用于发酵食品中的优势与特色,红曲霉发酵食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高产菌株推广、定量分析体系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关于红曲霉发展现状、橘霉素安全问题、高产菌株选育、功能食品开发及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沿技术,分析未来红曲霉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对功能食品发酵的定向化及人工智能化控制,为红曲霉发酵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提供思路。 李沅达 邓秀娟 吴婷 李亚莉 黄刚骅 周红杰关键词:红曲霉 发酵 发酵食品 次生代谢产物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马玉青 邓秀娟 赵碧 刘本英 孙云南 潘联云 曲浩 梁名志关键词:二氢查耳酮 普洱茶仓储影响因子与品质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9年 普洱茶是云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好的仓储条件能促使普洱茶的风味品质逐渐得到改善,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普洱茶的仓储技术的形成、影响因子及仓储过程品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普洱茶仓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生产中普洱茶的仓储存放提供参考。 孙雪梅 邓秀娟 邓秀娟 刘本英关键词:普洱茶 风味 普洱茶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及其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关于"喝普洱茶致癌"、"普洱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等言论时有传出,引起市场以及饮茶人恐慌。本文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污染状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等优势菌群不仅会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还可降解其毒素,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同时,普洱茶由于含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对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潜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可能来自于鲜叶采摘、产品加工、产品流通及仓储等各生产环节的外源性污染。随着质量安全意识的日益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越来越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风险也必将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广大消费者可不必为此忧心。 涂青 邓秀娟 伍贤学 方欣 李亚莉 周红杰关键词:普洱茶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污染风险 茶果子(普洱生茶系列)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茶果子(普洱生茶系列)。;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食品类,白芸豆豆糕点心制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王白娟 徐双飞 吴亚敏 高峻 邓秀娟 江冰冰 王淳 李丽梅 叶雨萌一种初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初潮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容纳槽;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位于容纳槽内,输出端位于容纳槽的外侧;气雾水管,气雾水管包括总管和若干气雾分管,总管包括两根平行管、设置在两根平行管... 王兴华 王白娟 赵子华 邓秀娟 王后巧 陈立佼 李丽梅 张世浩 雷金梅 黄佳诚四种干燥方式云南白茶的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9 2022年 为研究四种干燥方式对云南白茶香气品质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分析阴干、阴晒结合、晒干、烘干云南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91种有效香气成分,以醇类、烯烃类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主,芳樟醇、β-蒎烯、水杨酸甲酯、苯乙醇、α-石竹烯、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干燥方式下茶香螺烷、反式青叶醇、己醇、2,2,3-三甲基-环丁酮、1-辛烯-3-醇、3,5-辛二烯-2-酮、苯甲酸甲酯、(E)-2-辛烯醇、苯甲醇的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ROAV法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白茶的主要香气贡献挥发性成分有6种,分别是2-庚醇、1-辛烯-3-醇、芳樟醇、香叶醇、苯乙醛、β-蒎烯。综合评价结果可知:不同干燥方式影响云南白茶香气类型和品质,阴干白茶清香带毫香,加工时间较长。晒干与晒阴结合干燥白茶带有日晒味。烘干白茶显花香,加工周期较短且不易受环境影响。 黄刚骅 李沅达 邓秀娟 苏丹 沈远载 李亚莉 周红杰关键词:白茶 晒干 烘干 香气成分 一种用于茶树扦插枝条的保鲜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茶树扦插枝条的保鲜装置,包括:外箱、保温内箱和密封盖;保温内箱顶部设置有开口;外箱包裹于保温内箱的外侧;密封盖密封保温内箱的所述开口,在密封盖上设置有透气阀;在保温内箱内部设有花泥固定件,用于固定花... 王兴华 刘晓慧 王白娟 邓秀娟 袁文侠 陈立佼 杨春华 何琼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