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磊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1篇代谢变化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对比剂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动脉
  • 1篇气管
  • 1篇缺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代谢
  • 1篇小脑
  • 1篇流速
  • 1篇慢性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缺血
  • 1篇梗死
  • 1篇核磁共振波谱

机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阮磊
  • 2篇杨运俊
  • 1篇王镇章
  • 1篇孙厚长
  • 1篇张孝琴
  • 1篇毛丹丹
  • 1篇赵添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幕上单侧慢性期脑缺血对侧大、小脑代谢变化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背景和目的:  脑卒中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认知、情绪及运动功能紊乱,严重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为大脑动脉的血栓栓塞导致,栓塞区域血供的快速恢复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至关重要,血流恢复的再灌注被证实为最有效...
阮磊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
文献传递
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对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采用320排CT分析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的正常解剖和异位起源情况。方法:对于173例在我院行B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图来分析其分支类型、开口起源位置和异位起源。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BA分支类型是II型(1R1L),占37.0%,在右侧BA中,有45.6%是以与肋间动脉共干形式存在;在左侧BA中,61.5%是单独起源的。本组占45.1%的患者含有至少1支异位BA。最常见的异位起源位置是降主动脉起始部,其次是主动脉弓。结论:尽管BA管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大,但是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能很好地显示BA的正常解剖及异位起源,可为咯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张孝琴赵添阮磊王镇章毛丹丹杨运俊孙厚长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其致残、致死及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正由传统的大体形态学向功能、分子水平转变。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中的逐渐应用,使得人们对脑梗死的研究深入到细胞代谢水平,对于理解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预后和疗效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阮磊夏能志杨运俊
关键词:代谢组学脑梗死细胞代谢核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