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丹丹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发
  • 1篇多发动脉瘤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动脉
  • 1篇气管
  • 1篇青年
  • 1篇青年人
  • 1篇中年
  • 1篇中年人
  • 1篇中青年
  • 1篇流速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颅内多发动脉...
  • 1篇疾病特征
  • 1篇320排CT

机构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杨运俊
  • 2篇毛丹丹
  • 1篇王镇章
  • 1篇孙厚长
  • 1篇陈勇春
  • 1篇傅钢泽
  • 1篇张孝琴
  • 1篇阮磊
  • 1篇陈永华
  • 1篇赵添

传媒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分布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IA患者136例。以60岁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n=58)和老年组(≥60岁,n=78)。比较两组MIA发生部位、破裂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发现299枚动脉瘤,其中中青年组129枚(占43.1%),老年组170枚(占56.9%)。两组患者动脉瘤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P=0.006);其中两组在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脉瘤破裂率为64.0%(87/136);其中中青年组为74.1%(43/58),老年组为56.4%(44/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P=0.033)。MIA跨越前后循环占14.7%(20/136);其中青年组占5.2%(3/58),老年组占21.8%(17/78),两组MIA前、后循环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P=0.025)。MIA镜像分布占双侧分布的63.2%(48/76);其中中青年组镜像分布占46.6%(27/35),老年组镜像分布占26.9%(2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P=0.018)。结论中青年MIA在后交通动脉分布明显多于老年MIA,并且中青年更好发镜像动脉瘤,以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常见。老年MIA趋向广泛分布,跨越前后循环分布较中青年更多见。认识MIA分布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傅钢泽陈勇春毛丹丹陈永华杨运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青年人中年人疾病特征
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对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采用320排CT分析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的正常解剖和异位起源情况。方法:对于173例在我院行B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图来分析其分支类型、开口起源位置和异位起源。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BA分支类型是II型(1R1L),占37.0%,在右侧BA中,有45.6%是以与肋间动脉共干形式存在;在左侧BA中,61.5%是单独起源的。本组占45.1%的患者含有至少1支异位BA。最常见的异位起源位置是降主动脉起始部,其次是主动脉弓。结论:尽管BA管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大,但是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能很好地显示BA的正常解剖及异位起源,可为咯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张孝琴赵添阮磊王镇章毛丹丹杨运俊孙厚长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