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卧床继发多药耐药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卧床继发多药耐药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卧床继发多药耐药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卧床未合并多药耐药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病程等一般资料,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将120例观察组患者分为严重组(36例)和一般组(84例),并依据10 d内的预后情况将120例观察组患者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52例),分别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时外周静脉血CRP和PCT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和PCT动态变化水平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CRP和PCT组间、时间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1 d、3 d和7 d时CRP和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组1 d、3 d和7 d时CRP和PCT均显著高于一般组(P<0.05),死亡组1 d、3 d和7 d时CRP和PCT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第7天血清CRP和PCT水平对于预后的效能较低(P>0.05),第3天血清CRP和PCT的水平高于129.80 mg/L和4.49μg/L时对于预后的预测效能最佳,且CRP的诊断价值优于PCT(P<0.05)。结论CRP和PCT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动态监测CRP和PCT水平有利于临床评估患者预后。
- 朱志南吴洪朱晓丹邱伟勇赵娴陈丽丹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降钙素原预后
- 消胀散敷脐联合电针治疗无创通气所致腹胀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氧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无创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与有创通气相比,并发症少,且可维持呼吸道屏障完整性、减少呼吸道感染;但无创通气患者常因气体吞入导致胃肠道内过量气体积聚出现腹胀,其发生率高达50%[1],胀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严重时可造成腹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时有效地干预可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灌肠、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广泛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相关腹胀的治疗,能减轻腹内压、改善血氧指标,缩短脱机时间[2]。笔者对2018年3月—2020年7月应用自拟消胀散敷脐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患者35例,观察疗效同时检测血氧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 赵娴邱伟勇方玉仙崔如珍朱晓丹
- 关键词:无创通气无创机械通气静脉回流受阻消胀散腹内压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呼吸衰竭分析被引量:29
- 2019年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阻为主要症状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性疾病[1]。COPD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一般会伴随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如没有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就会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致使β-内啡肽在血浆中大量释放,进而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及脏器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2]。
- 吴洪朱晓丹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纳洛酮注射液NIPPV
- 奥希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奥西替尼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6例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西替尼治疗,3个月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2组总有效率、T细胞水平(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44.8%高于对照组25.9%(P<0.05);2组治疗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58.95±4.21)%、CD4^(+)(32.59±3.11)%、CD4^(+)/CD8^(+)(1.21±0.22)高于对照组(P<0.05);CD8^(+)(26.81±3.3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CA125(91±8)U/ml、CYFRA21-1(1.26±0.24)μg/L及癌胚抗原(CEA)水平(34±5)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西替尼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能获得较好的总有效率,对患者T细胞水平影响较小,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俊沛方权朱晓丹吴洪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T淋巴细胞
-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miRNAs标志物检测及miR-134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miRNAs标志物检测及miR-134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及25例对照者的血清,应用miRNA表达谱芯片进行筛选,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验证,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miRNAs的表达,分析miR-134标志物与Wells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血清miRNA表达谱分析发现,在6例急性肺栓塞和6例健康对照者中筛选出10个miRNA(miR-134、miR-197、miR-126、miR-191、miR-122、miR-370、miR-155、miR-133a、miR-375、miR-208b)存在表达差异(t分别=14.17、12.26、11.13、10.02、9.34、17.26、15.22、7.57、3.62、7.24,P均<0.05)。进一步在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做血清miRNAs验证,结果显示:miR-134、miR-197和miR-126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而miR-208b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t分别=7.65、6.23、4.36、-5.24,P均<0.05)。血清miR-134相对表达量与Well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32,P<0.05)。当miR-134相对表达量取5.6时,miR-134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灵敏度为72.00%(36/50),特异度为82.00%(41/50),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 miR-134、miR-197、miR-126和miR-208b均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清miRNAs标志物,且miR-134在诊断和预测急性肺栓塞风险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朱邦陈如昌朱晓丹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WELLS评分标志物
-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留取痰标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找到相关对策,以便提高临床痰标本的检测率。方法:在住院部选取150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痰标本的留取情况。结果:得出影响痰标本不正确留取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而患者因素占77.6%,是导致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尤以患者无力咳痰和痰少不易咳出最为显著。医护人员因素占22.4%,其中的主要因素为送检不及时,送检时间太长。结论:医护人员在取痰过程中应当以高度责任心和耐心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讲解,使患者明白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提高临床痰培养的有效率。
- 朱晓丹
- 关键词:呼吸内科痰标本影响因素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远期生存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D-1.1(rs36084323)及PD-1.5(rs2227981)位点多态性。随访统计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基因型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N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患者PD-1.1位点AA、AG、GG基因型占比分别为30.00%、50.00%、20.00%,PD-1.5位点CC、CT、TT基因型患者占比分别为55.00%、38.75%、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1.1基因型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PD-1.5基因型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D-1.1位点AA、AG、GG基因型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5.00(95%CI:1.65~28.35)个月、15.00(95%CI:10.53~19.47)个月、11.00(95%CI:5.12~16.88)个月,中位OS分别为30.00(95%CI:23.58~36.42)个月、31.00(95%CI:29.45~32.56)个月、22.00(95%CI:11.56~32.44)个月,三种基因型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1.5位点CC、CT+TT基因型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8.00(95%CI:12.47~23.53)个月、10.00(95%CI:6.47~13.53)个月,中位OS分别为32.00(95%CI:29.86~34.14)个月、22.00(95%CI:15.25~28.7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5位点基因型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5位点基因型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D-1.5位点多态性与NSCLC患者远期生存相关,为NSCLC机制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吴俊沛方权朱晓丹
- 参术夏陈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1]。COPD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缠绵,迁延难愈,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本文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参术夏陈汤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收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朱晓丹
-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稳定期PULMONARY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采用多态性标志检测(PCRRFLF)分析CYFRA21-1(-99G>C)。治疗后进行影像学检查,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影像学缓解组(72例)和影像学未缓解组(48例),分析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相对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后,GG基因型频率为20.83%(25/120),酶切产物片段的大小为168 bp;GC基因型频率为42.50%(51/120),酶切产物片段大小为168 bp、135 bp、65 bp;CC基因型频率为36.67%(44/120),酶切产物片段大小为135 bp、65 bp。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学缓解组和影像学未缓解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5、1.09、1.61、0.56、0.95,P均>0.05),两组的体力状况(KPS)评分与基因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34、15.61,P均<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基因分型和KPS评分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OR分别=2.43、3.01,P均<0.05)。截止到随访时间,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62例,GG型患者的存活时间(21.19±2.96)月明显长于(GC+CC)型患者的存活时间(16.35±2.7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5)。结论CYFRA21-1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因素,并且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敏感相关。
- 吴洪朱晓丹
-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片段基因多态性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