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燕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低温停循环
  • 12篇停循环
  • 10篇体外循环
  • 10篇外循环
  • 6篇深低温
  • 6篇深低温停循环
  • 5篇心脏
  • 5篇不同温度
  • 4篇预充
  • 4篇手术
  • 4篇脑损伤
  • 3篇蛋白
  • 3篇心脏外科
  • 3篇外科
  • 3篇微管
  • 3篇微管相关蛋白
  • 3篇微管相关蛋白...
  • 3篇围术期
  • 3篇无血预充
  • 3篇相关蛋白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21篇孙燕华
  • 20篇吉冰洋
  • 9篇刘晋萍
  • 7篇朱贤
  • 7篇龙村
  • 5篇杜英杰
  • 5篇熊瑶瑶
  • 4篇王古岩
  • 4篇刘刚
  • 4篇朱贤
  • 3篇郭莎莎
  • 2篇王越夫
  • 2篇郭莎莎
  • 2篇郑哲
  • 2篇王小华
  • 2篇吴树彬
  • 2篇曾庆东
  • 2篇钱向阳
  • 2篇周琴
  • 2篇孙鹏

传媒

  • 10篇中国体外循环...
  • 7篇中国分子心脏...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温度停循环的脑损伤评估及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应用于主动脉弓和复杂先心病手术,停循环为手术提供无血视野,降温到一定程度以保护脏器。DHCA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高,而不同程度的低温停循环对脑造成的影响与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5-20℃)、中低温停循环组(20-25℃)、浅低温停循环组(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收集血样、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组织。HE染色后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各组HIF-1α的表达与分布。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 HE染色观察3组低温停循环组海马CA1区均有损伤表现,但组间无明显差异。HIF-1α阳性表达率、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以及血浆S100β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低温后停循环带来大鼠脑组织损伤,但严重程度并不和温度呈线性关系,这表明低温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着较为复杂的机制。
孙燕华郭莎莎韩晓菲杜英杰刘刚刘晋萍吉冰洋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不同温度HIF-1A凋亡
深低温停循环大脑海马区差异性miRNAs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期间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DHCA后的脑损伤严重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提示microRNAs(miRNAs)涉及各种脑损伤的发生及进展。本研究利用miRNAs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猪DHCA脑损伤模型中的miRNAs表达变化,探讨脑损伤miRNA转录后调节机制。方法 6只小猪(体重2.0~2.5 kg)构建DHCA模型,三只DHCA组,三只假手术组,取海马组织提取总RNA进行miRNAs芯片分析,后行qRT-PC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一系列miRNAs涉及的脑部疾病。预测特异性miRNAs的潜在靶点,而后通过分子功能注释系统(MAS)对预测靶点进行基因本体注释系统(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系统(KEGG)探讨涉及的信号通路。结果结果 DHCA后,海马区有35个miRNAs表达改变。13个miRNAs显著上调(包括miR-23a,miR-27a,miR-182等),22个miRNAs显著下调(包括miR-10b,miR-200c,miR-210,miR-150等)。对这些miRNAs靶点预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多个靶点和生物功能涉及DHCA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凋亡和炎症反应。结论 DHCA后脑损伤涉及一系列miRNAs的表达改变,为其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王小华吉冰洋孙燕华朱贤陈燕王世磊刘晋萍龙村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MICRORNA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进行中长期研究体外循环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选用7只成年SD大鼠,七氟烷诱导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麻醉。左侧股动脉22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置入20G套管针为动脉端灌注,经颈静脉置入自制多孔静脉引流管为静脉引流,转流90 min后停机,监测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结果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满意,7只大鼠停机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成功建立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麻醉深度和转流流量和温度均可精确控制,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性、以及慢性长期实验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朱贤吉冰洋刘晋萍孙燕华吴树彬龙村唐跃
关键词:体外循环
不同温度低温停循环和miR-194对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目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低温停循环大鼠脑组织海马区miR-194表达显著降低,经过靶基因预测发现微管相关蛋白2很可能是它的调控靶点。此外从透射电镜结果观察到低温停循环大鼠神经元微管受到明显损伤。为探寻DHCA脑组织损伤与保...
孙燕华朱贤熊瑶瑶杜英杰吉冰洋
关键词:低温停循环微管相关蛋白不同温度
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回收罐及清洗后的输血袋中采血样。对其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比容(Hct)并校正的全血黏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经血液处理后,AI值在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I值C组和M组与F比较有相对较高的DI值(P<0.05)。同时M组有最低的HV(P<0.05)。Δ2,3-DPG C组较低,与M组和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Hct和Hb F组>C组>M组。C组和M组具有较高ΔFHB,于F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
王小华吉冰洋张燕婉孙燕华朱贤刘晋萍龙村
关键词:血液回收机红细胞功能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严格控制与常规控制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了比较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严格控制与常规控制患者的术后早期死亡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用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对比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严格控制与常规控制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人数总计2 732人。通过meta分析发现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严格血糖控制能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OR=0.62,95%CI[0.41,0.95],P=0.03)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SMD=-0.44,95%CI[-0.84,-0.04],P=0.03),但是增加了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OR=3.78,95%CI[1.58,9.02],P=0.003)。结论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严格血糖控制能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并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但是增加了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曾庆东郭莎莎孙燕华刘刚周琴李勇男吉冰洋郑哲
关键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血糖
应用零平衡超滤对患者围术期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希望能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式对零平衡超滤(Z-BUF)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由三人广泛检索成人和小儿Z-BUF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了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一共入选6项研究。成人组中,Z-BUF组和非超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小儿组中仅入选一篇文献,显示Z-BUF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入选的6篇文献中1篇文献报道有1例死亡病例。结论分析结果认为Z-BUF临床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朱贤吉冰洋孙燕华王古岩刘晋萍龙村
关键词:超滤体外循环心脏外科
逆行自体血预充对围术期临床结果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逆行自体血预充(RAP)对围术期临床结果的影响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在成人患者中应用R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全面检索,观察的临床指标包括体外循环(CPB)中最低红细胞比容(Hct)、术中输血的病例数、围术期输血的病例数、总的红细胞用量、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10篇RCT入选。RAP组与对照组比较,CPB中最低Hct(P<0.01)和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P<0.01)优于对照组,而总住院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因异质性较大(I2>50%),其临床效果无法评估。RAP组术中输血的患者数(P<0.01)、围术期输血的患者数(P<0.01)及红细胞用量(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P>0.05)和ICU留观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P可显著减少成人患者围术期输血,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传统预充方法无统计学差异。
孙鹏吉冰洋孙燕华朱贤刘晋萍龙村
关键词:输血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血中miR-194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作为一种复杂的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弓部及复杂性先心病手术中,但这项技术存在神经损伤的潜在风险。DHCA导致脑损伤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并缺乏有效的生化检测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循环血液中microRNA(miRNA)的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芯片为基础的miRNA表达在前期DHCA小猪模型的海马中已经进行分析。筛选出来的miR194、miR-200c、miR-122和miR-10b这四个miRNA进行血液中的行一步分析和验证。这些血液样本采自21个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术前,术后0,12,18,24,36小时时间点。利用加拿大神经医学评分(CNS)检测对21个病人在相同的采血时间点进行神经医学评估。最后miRNA和CNS评分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病人经历DHCA后循环血液中的miR-194明显下降,这一点与动物模型中的海马区miR-194表达结果完全一致。而且,在术前及DHCA后的不同时间点miR-194和CNS评分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DHCA前后血液miR-194的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评分CNS密切相关。miR-194可能作为预测由DHCA诱导的脑损伤的生化标记物。
钱向阳孙燕华王小华朱贤刘晋萍龙村常谦于存涛孙晓刚吉冰洋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
SUMO化在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组织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低温条件下SUMO化调节增强,可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在DHCA后SUMO化程度怎样变化、SUMO蛋白本身的表达是否变化以及怎样调控、SUMO化与其他保护性通路的关系又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方法:30只S...
孙燕华朱贤熊瑶瑶杜英杰吉冰洋
关键词: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