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治疗可逆性心肺衰竭危重患儿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然而使用ECMO的患者病死率与ECMO并发症息息相关,特别是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等,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成为ECMO成功与否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ECMO(venoarterial-ECMO,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行VA-ECMO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患者病死例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例患儿中,18例(47.4%)发生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感染组),包括7例血液感染和11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6株,88.9%),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与非感染组(20例)相比,感染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及VA-ECMO辅助时间较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OR=1.012,95%CI:1.002~1.022;P=0.021)是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存活出院例数少于非感染组(1 vs 1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是儿童心脏术后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可能会降低患儿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否发生VA-ECMO相关院内感染影响患儿存活出院的例数。
目的目前,大血管手术和复杂先心病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下神经系统的保护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探寻神经保护新的思路,我们对不同温度下停循环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损伤评估。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15-20℃),中低温停循环(20-25℃),浅低温停循环(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病理评估,对神经元树突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血浆中MAP2和S100β的含量也通过ELISA法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各组低温停循环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微管和线粒体嵴均有溶解。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海马组织中MAP2的mRNA表达上调,MAP2蛋白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浆S100β含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的血浆MAP2升高。结论低温停循环后,神经元的树突受损,微管溶解,其构成蛋白MAP2释放到血液。促进MAP2生成,减少MAP2的损失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