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粒径天麻粉中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末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体外溶出行为差异,为天麻超微粉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桨法对天麻粉末在不同溶出介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度进行测定,利用HPLC测定不同粒径天麻粉中上述5种有效成分的溶出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在水中、人工肠液介质中,天麻细粉、极细粉中5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较天麻3种超微粉低;在人工胃液中,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溶出速率较其他粉体高,但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溶出速率较其他粉体低。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天麻粉末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并不是越细越好,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还受溶出介质的影响,可为天麻粉末临床应用时选择最佳粒径提供实验依据。
- 刘帆陈亭亭陈艳巩仔鹏刘智王爱民
- 关键词:天麻超微粉体外溶出度天麻素
- 杜仲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是中药指纹图谱中一种鉴定和控制植物中药质量的新方法.本文采用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脉冲序列采集了杜仲提取物的~1H NMR谱,通过完整还原振幅频率表(Complete Reduction to Amplitude-Frequency Table,CRAFT)分析技术对杜仲指纹图谱进行特征指纹分析,将待目标合物的信号从混合物图谱中剥离出来,实现了不分离样品而分析目标化合物信息的目的,从而对杜仲的特征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Glucoside,PDG)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贵阳药用植物园所得杜仲的PDG含量为0.275 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69%,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分析结果(含量为0.269 6%,RSD为0.65%)基本一致.另外,通过NMR检测与多变量数据建模相结合分析了杜仲提取物的全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同一采收期不同产地的杜仲药材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鉴定不同产地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姜阳明邹云云黄滔黄滔陈艳陈艳潘卫东
- 一种同时测定五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测定五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属于药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待测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进行测定;所述神经递质为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和5‑羟色胺。通过对色谱...
- 巩仔鹏王爱民张楠陈艳李月婷王广成陈思颖黄勇郑林李勇军兰燕宇王永林
- 文献传递
- 4种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中裂头蚴DNA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筛选一种快速、简单、高效、价格合理的从病理组织切片中提取猬裂头蚴DNA的试剂盒。方法用4种不同的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含虫白片/HE染色片)中裂头蚴DNA,通过比较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提取时间、提取价格及PCR产物的亮度,评价4种市售商品试剂盒提取DNA的效果。结果 4种试剂盒提取裂头蚴有虫组织白片DNA的结果:试剂盒1提取DNA的浓度、纯度及提取率最高,提取成本也最高且耗时较短;试剂盒2的提取效果与试剂盒1相近,提取成本较低且时间最短;试剂盒3的提取效果介于试剂盒2与试剂盒4之间,成本最低但时间长达26h;试剂盒4提取效果最低,PCR产物条带也最暗,提取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4种试剂盒提取HE染色片DNA的结果:试剂盒1与试剂盒2提取的效果相近,两者成本较高耗时较短,试剂盒3与试剂盒4的提取效果相近,两者成本低耗时长,试剂盒3与试剂盒4的提取效果均低于试剂盒1和试剂盒2的提取效果。结论 4种商品试剂盒均能满足裂头蚴感染有虫组织的DNA提取,其中试剂盒2更适用于快速提取。
- 蒙兴慧陈艳李金福胡月刘巧霞刘鉴
- 关键词:DNA提取病理组织切片
- 基于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的吸收特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肠吸收特征,探讨粒径对上述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为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剂量(2.5、5、10 g/L)和不同粒径(细粉146μm、极细粉52μm、超微粉37μm)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B的Q、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结肠)和Ka值(回肠、结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Ka值(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结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的Q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Q、K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值(空肠、回肠)以及10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和Ka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和Ka值(十二指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和Ka值(十二指肠)均较同剂量天麻细粉显著升高(P<0.05或P<0.01)。2.5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A的Ka值(空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K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Ka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K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a值(回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空肠、回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C的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空肠、结肠)和Ka值(
- 陈艳刘帆巩仔鹏陈亭亭陶陶刘智王爱民
- 关键词:天麻天麻素
- 虫种特异性基因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cox1)及内转录间隔区1(ITS-1)特异性序列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中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6~8周龄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感染组(15只)和未感染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蛇源裂头蚴(5条/只),未感染组不作任何处理。感染后第14天剖杀小鼠,取感染组小鼠皮下含裂头蚴肌肉组织(含虫组织)、去除裂头蚴肌肉组织(无虫组织)及未感染组小鼠相应部位肌肉,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用改良的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未染色肌肉组织切片的DNA,PCR扩增cox1(2对引物,对应cox1-1和cox1-2片段)和ITS-1序列。选取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进行克隆并测序,与Gen Bank中猬裂头蚴序列(KJ418421、KF990161、GQ999947)进行比对。以猪囊尾蚴感染的小鼠肌肉组织同法制作切片并提取DNA,评价cox1和ITS-1 PCR扩增的特异性。结果感染组含虫组织DNA经1次PCR即可扩增出414 bp(cox1-1)、151 bp(cox1-2)、822 bp(ITS-1)的条带。感染组无虫组织DNA第1次PCR未扩增出条带,以第1次PCR产物为模板再次PCR,扩增出相同大小的3条条带。未感染组DNA第1次和第2次PCR均未扩增出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序列与KJ418421、KF990161、GQ999947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2%、99.1%、99.1%。猪囊尾蚴感染组织DNA没有扩增出条带。结论以cox1和ITS-1序列为靶序列进行重复PCR,能鉴定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
- 胡月陈艳李金福蒙兴慧刘巧霞刘鉴
- 关键词:裂头蚴基因检测
- 白茄根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建立白茄根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建立白茄根中指标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专属性、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等试验。[结果]该研究建立的白茄根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均符合要求,并成功用于3个批次不同产地白茄根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026%~0.03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用于白茄根的质量控制。
- 刘亭李梅胡贺佳孙佳孙佳陈艳陈亭亭陈艳刘春花张旭刘帆王爱民刘春花李月婷
- 关键词:绿原酸
-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的研究
- 毛克强万明明陈艳王宝林李裕
- 该课题对弓形虫的生物学、致病情况、诊断方法及血清流行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①1981年首先采用传代的FI细胞和Hela细胞培养弓形虫,获得大量速殖子制备抗原,用其作IHA和IFA检测人血清中弓形虫抗体,效果好。②改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弓形虫弓形虫病血清检测抗体抗原单克隆抗体
- 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天麻超微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超微粉技术在天麻相关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超微粉Ⅰ组(1. 2 g·kg-1),天麻超微粉Ⅱ组(1. 2 g·kg-1),天麻超微粉Ⅲ组(1. 2 g·kg-1),阳性药尼莫地平组(12. 6 g·kg-1),连续口服给药7 d后造模。采用单侧线栓法闭塞中动脉1 h后再灌注24 h,制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3,5-氯化二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液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记录脑海马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显著的神经行为学功能缺失体征(P <0. 01),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超微粉Ⅰ,Ⅱ,Ⅲ组均能明显改善神经行为学功能(P <0. 05),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比,Glu,Asp,MDA含量和NOS活性(P <0. 05,P <0. 01),明显升高SOD活性和Gly含量(P <0. 05)。与天麻超微粉Ⅰ组比较,天麻超微粉Ⅲ组SOD活性和Gly含量明显高于超微粉Ⅰ组(P <0. 05),Glu,Asp,MDA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低于超微粉Ⅰ组(P <0. 05),天麻超微粉Ⅱ组则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不同粒径的天麻超微粉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但天麻超微粉Ⅲ较天麻超微粉Ⅰ,Ⅱ预防保护作用较明显,表明天麻超微粉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与其粒径大小具有一定相关性。
- 陈亭亭刘帆陈艳陈艳陶陶巩仔鹏
- 关键词:天麻超微粉脑缺血再灌注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