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永金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术后
  • 1篇大血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调转术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大血管
  • 1篇心脏术
  • 1篇心脏术后
  • 1篇血管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感染
  • 1篇术后感染
  • 1篇体外循环
  • 1篇主动脉

机构

  • 3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温永金
  • 1篇杨霄
  • 1篇李玉杰
  • 1篇谢辉
  • 1篇杨霞

传媒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究患者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术后医院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6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12例,感染率为4.64%,其中年龄处于60岁以上的有9例,占75%;呼吸道感染为8例,占66.7%,主要以老年人感染居多,且多出现呼吸道感染,易引起感染的因素有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输血量。结论:医院根据研究结果应该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温永金
关键词: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4例未梗阻患儿为对照组,分析患儿术后主动脉以及肺动脉吻合口的血流速度、患儿手术年龄、瓣环发育情况等因素与梗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此明确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原因。结果 13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中,9例(69.23%)血流速度>3 m/s,9例(69.23%)年龄<3个月,8例(61.54%)瓣环发育滞后,与对照组梗阻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速度>3 m/s、年龄<3个月以及瓣环发育滞后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术后需要针对以上患儿适当延长随访时间,以避免梗阻问题的出现。
温永金
关键词:大动脉调转术主动脉肺动脉梗阻
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和后果
2017年
目的探索婴幼儿心脏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3岁以下的婴幼儿心脏手术1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94例,包括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4例,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34例,术后1周内反复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体外循环下手术发生血小板减少(<100×10~9/L)3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无发生。体外循环下手术24例紫绀型心脏病中13例发生,非紫绀型70例中18例发生,P=0.011。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表示,血小板减少组的年龄8(4~13)个月、体质量6.5(4.5~9)kg、主动脉阻断时间51(41~100)min、体外循环时间78(65~15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1(7~46)h、ICU滞留时间90(45~115)h与体外循环术后非血小板减少组的12(7~17)个月、9(8~11)kg、41(36~49)min、69(60~83)min、6(5~20)h、38(19~89)h相比,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紫绀、年龄小、体质量轻、体外循环时间长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易于发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患儿易出现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延长。
杨霄杨霞谢辉李玉杰温永金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