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祖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颅内
  • 2篇影像分析
  • 2篇三叉神经
  • 2篇肿瘤
  • 2篇纤维瘤
  • 2篇脑肿瘤
  • 2篇孤立性纤维瘤
  • 2篇肝叶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长轴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断面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技术

机构

  • 10篇湖南省第二人...
  • 2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0篇黄祖平
  • 3篇陈炜
  • 3篇李秋云
  • 2篇吴立业
  • 2篇周小兵
  • 2篇任家武
  • 2篇范立新
  • 2篇周坤
  • 1篇罗良贤
  • 1篇郑虹
  • 1篇罗学宁
  • 1篇王维
  • 1篇邝智飞
  • 1篇罗晓
  • 1篇张伟
  • 1篇姜兵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血管畸形的介入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肠血管畸形临床少见,但却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1]。随着选择性腹腔内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肠血管畸形已成为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老年人反复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2]。
罗学宁黄祖平
关键词:肠血管畸形介入诊断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技术常见病因腹腔内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罕见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右侧小脑半球及右侧颞枕交界部、右侧额顶部分叶状肿块各1例,周边均见大片水肿;1例于MRIT1WI呈低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T2WI呈混杂信号;1例于MRIT1WI大部呈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柬状或波纹状分布,肿瘤间质为丰富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陈炜黄祖平黎湘伟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病理学脑肿瘤
腰椎管内椎间盘游离髓核的MRI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腰椎管内椎间盘游离髓核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腰椎管内椎间盘游离髓核患者MRI征像。结果28例腰椎管内游离髓核均位于硬膜外间隙前部。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游走5例,向下游走19例,向后水平游走4例;占据右隔区14例,左隔区10例,中线隔区4例。游离髓核与供体椎间盘髓核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见班点状钙化呈更低信号。其形态呈圆形、卵圆形及片带状不规则形。其中5例行GD-DTPA对比剂增强扫描,病灶中心均无强化表现,边缘均有环形中、高度强化。结论正确的扫描方法能准确显示腰椎管内游离髓核,MRI是确诊的首选方法。
黄祖平李秋云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者为双侧手术):右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毁损灶14个、左Gpi核毁损灶6个,右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灶2个、左Vim核毁损灶11个,对毁损灶最大层面积、术侧CT值(任意值)、健侧对应点CT值(标准值)测量,并算出毁损灶与健侧CT值的差值。结果 (1)PD的CT表现主要为中央型弥漫性脑萎缩,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轻度脑萎缩46.67%(112/240),中度脑萎缩40%(96/240),重度脑萎缩3.33%(8/240),正常10%(24/240)。(2)33个毁损靶灶之圆形占27.27%(9/33);类圆形占60.61%(20/33);片状不规则形占12.12%(4/33)。毁损灶的面积Gpi核平均(28.01±2.15)mm^2,Vim核平均为(14.03±1.24)mm^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毁损灶Gpi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1.80±0.87)HU,Vim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0.80±1.28)HU,两者亦有差异性(P〈0.05)。结论 PD患者术前CT扫描对掌握手术适应证较重要,重度脑萎缩患者提示不宜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CT扫描观察毁损灶之形态、面积、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有利于对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评估提供一定证据。
黄祖平王维李秋云罗晓
关键词: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技术苍白球丘脑核
肝叶长轴垂直斜面形态结构及潜在临床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标本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及肝表面形态结构,探讨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潜在的临床影像诊断意义。方法:对37例成人尸肝经左叶上、下段,方叶和右叶长轴、且垂直于横轴面之斜断面以及肝表面标志进行命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相应长轴和短轴与肝表面结构的联系。结果:肝表面标志形态:网膜结节以半椭球型为主,占86·5%;方叶后区以平坦型为主,占83·8%;右肝下极丘型,占91·9%;肝嵴线型、平坦型分别占81·1%和11%。各叶斜断面形态与特点: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形组成,各断面前三角形顶点之连线与肝膈面最膨隆带区重叠;肝左叶上、下段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均100%与网膜结节重叠;方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有16·2%不落在方叶后区上;右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为丘型右肝下极占91·9%,顶点在右肝嵴线上占8%,两者重叠率均为100%。结论:肝各叶斜断面形态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形组成,其两个三角形顶点分别落在肝腹侧和脏侧最隆起肝表面标志结构上,诸断面能够良好的反映上述肝表面标志形态大小的变化。
范立新任家武周小兵黄祖平周坤
关键词:影像学解剖学
MSCT重建在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MSCT重建在诊断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4年4月四肢骨关节外伤后行X线片、CT常规轴位平扫显示可疑或阴性,而行MSCT三维重建发现或确诊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骨关节外伤后行X线片、CT常规轴位平扫显示阴性或可疑骨折患者中,25例MSCT重建明确诊断骨折,1例MSCT重建未发现骨折而MRI诊断骨折;1例MSCT重建诊断骨折而MRI证实无骨折;MSCT重建诊断骨折符合率达92.6%。本组股骨颈线状不完全性骨折10例,胫骨平台轻微塌陷骨折6例,腕骨骨折7例,足跗骨中中间楔骨3例。结论 MSCT重建特别是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在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骨关节外伤患者中如X线片阴性,临床进一步检查时应首选MSCT重建扫描以明确诊断,而不是简单的行CT常规轴位扫描。
姜兵黄祖平张伟王明军
关键词:四肢
MRI 3D-CISS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颅脑MRI常规序列和3D-CISS序列图像,其中12例加做增强扫描,对比分析MRI 3D—CISS序列和常规平扫序列对三叉神经相关病变(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实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手术探查48例发现责任血管;术前MRI 3D-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46例,3D—CISS序列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5.83%;常规序列无法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3D-CISS序列显示实性肿瘤8例,常规平扫序列显示实性肿瘤6例。肿瘤样病变6例于MRI3D-CISS序列和常规平扫序列均得到显示。3D-CISS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度(96.77%)显著高于MRI常规平扫序列(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3D—CISS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度高,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立业黄祖平陈炜邝智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二例被引量:1
2012年
例1女,49岁。因间断性头晕6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体查:神消,双侧眼球运动自如,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影像学检查:MRI平扫示右侧小脑半球、右侧颞枕交界部不规则异常信号灶,
陈炜黄祖平郑虹
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形态结构及潜在临床影象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观察标本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及肝表面结构形态。探讨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潜在的临床影象诊断意义。方法对37例成人尸肝经左叶上、下段、方叶、尾叶和右叶长轴、且垂直于横轴面之斜断面以及肝表面标志进行命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相应长轴和短轴与肝表面结构的联系。结果肝表面标志形态:(1)网膜结节形态:半椭球型86.5%(32/37);弧形型8.1%(3/37);圆锥型5.4%(2/37)。(2)方叶后区:平坦型83.8(31/37);隆起型8.1%(3/37);凹陷型8.1%(3/37)。(3)右肝下极:丘型91.9(34/37);平坦型8.1%(3/37)。(4)右肝嵴线:线型81.1%(30/37);平坦型10.8%(4/37);三叉型8.1%(3/37)。各叶斜断面形态与特点: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形组成;各断面前三角形顶点之连线与肝膈面最膨隆带区重叠;肝左叶上、下段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均100%落在三种网膜结节上;方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有16.2%不落在方叶后区上(凹陷型占8.1%;隆起型占2.7%;平坦型占5.4%);右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有两种情况:(1)右肝下极为丘型;顶点100%与下极重叠,此种情况出现率91.9%。(2)右肝下极为平坦型,顶点落在右肝嵴线上;顶点100%与右肝嵴线重叠,此种情况出现率8.1%。结论肝各叶斜断面形态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形组成,其两个三角形顶点分别落在肝脏腹侧和脏侧最隆起肝表面标志结构上。该断面能够良好地反映上述肝表面标志形态大小的变化。
范立新任家武周小兵周坤黄祖平
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影像分析及诊断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资料。结果:肿瘤多数位于中颅窝及后颅窝,少数可骑跨于中、后颅窝,呈类圆形或圆形伴乳头状突起,累及Meckel腔,骑跨者多呈哑铃状,少数形状极不规则。肿瘤内多数伴有囊变。结论: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部位、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李秋云黄祖平罗良贤吴立业
关键词:MRI影像表现三叉神经瘤影像分析影像学特点MRI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