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炜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3篇造影
  • 3篇肿瘤
  • 3篇放射摄影
  • 3篇放射摄影术
  • 3篇肥胖
  • 3篇肥胖症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造影术
  • 2篇体重

机构

  • 9篇湖南省第二人...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湖南省肿瘤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5篇陈炜
  • 3篇郑虹
  • 3篇朱立光
  • 3篇黄仲奎
  • 3篇黄祖平
  • 2篇张海峰
  • 2篇龙莉玲
  • 2篇吴立业
  • 2篇杨双
  • 2篇邝智飞
  • 1篇于小平
  • 1篇李晓阳
  • 1篇宋方茗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肥胖症患者体质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肥胖症患者的骨密度(BMD)与体重指数(BMI)、脂肪量(FAT)、瘦体质量(LEAN)体质成分及其相关性。方法肥胖症组150例,其中男75例,中位年龄46岁,平均体重(89.64±8.33)kg;女75例,中位年龄45岁,平均体重(77.23±6.85)kg;正常对照组150名,其中男75名,中位年龄47岁,平均体重(62.34±5.72)kg;女75名,中位年龄45岁,平均体重(50.16±5.06)kg。分别测量2组身高、体重,计算BMI,并与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检测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所获数据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男性肥胖组的上肢、下肢、躯干、全身FAT分别为(2.90±0.57)、(7.48±1.46)、(15.67±3.05)、(30.92±5.94)kg,脂肪百分比(FAT%)分别为(30.9±5.1)%、(30.6±5.8)%、(37.3±4.7)%、(35.1±4.4)%,明显高于对照组[FAT分别为(1.12±0.64)、(3.27±1.22)、(6.71±3.29)、(11.61±5.16)kg,FAT%分别为(15.4±4.8)%、(16.5±5.0)%、(21.8±5.8)%、(18.6±5.3)%],P值均〈0.01;男性肥胖组躯干和全身LEAN分别为(27.65±4.08)、(57.09±7.08)kg,BMD分别为(0.99±0.09)、(1.22±0.09)g/cm^2,明显高于男性对照组[LEAN分别为(22.89±1.68)、(48.89±3.72)kg,BMD分别为(0.89±0.07)、(1.15±0.06)g/cm^2],P值均〈0.01;男性肥胖组上肢和下肢LEAN分别为(6.22±0.92)、(17.31±2.65)kg,BMD分别为(0.92±0.04)、(1.31±0.09)g/cm^2,与对照组[LEAN分别为(5.99±0.72)、(16.83±1.67)kg,BMD分别为(0.90±0.08)、(1.29±0.09)g/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肥胖组的上肢、下肢、躯干、全身FAT分别为(3.78
黄仲奎陈炜龙莉玲李晓阳
关键词:肥胖症体重与身体测量X线
肥胖症患者体质成分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肥胖症患者的骨密度(BMD)与体重指数(BMI)、脂肪量(FAT)、瘦体质量(LEAN)分布频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肥胖症患者150例(肥胖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BMI、FAT、LEAN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肥胖组男性的上肢、下肢、躯干、全身FAT与脂肪百分比(FAT%)和躯干与全身LEAN、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肥胖组男性上肢和下肢LEAN、BMD与对照组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女性的上肢、下肢、躯干、全身FAT和FAT%、LEAN、BMD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全身BMD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FAT、LEAN、FAT% 、躯干部FAT 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性各变量间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的年龄、BMI、LEAN是影响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LEAN对男性BMD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肥胖症患者体质成分变化主要为身体各部位脂肪组织显著增多;男、女性均以躯干部位脂肪异常增加比较明显;FAT、LEAN等体质成分变化对BMD有明显的影响.
陈炜黄仲奎郑虹杨双
关键词:肥胖症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不同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影响,提高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成功率以及重建血管的图像质量,增加病灶检出率。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头颈部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减影法由头侧往足侧扫描,对照组采用减影法由足侧往头侧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各部位血管CT值及血管显像质量,对比2组患者头颈部动脉血管显像质量,并采用3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双侧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头臂干血管显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同等造影剂和辐射剂量下,通过从头侧往足侧静脉团注造影剂扫描,可取得较好血管显像质量,还能得到更多显像质量较好的血管信息,有利于及早发现相关部位的病变。
邝智飞陈炜吴立业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头颈部血管病变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早期诊断亚临床铅中毒
2012年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分析慢性职业性铅接触对脑组织功能代谢方面的影响,探讨^1H-MRS早期诊断亚临床铅中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密切铅接触史的工人15名作为触铅组,正常健康志愿者19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血铅含量。对两组病例分别行海马区域^1H-MRS采集。^1H-MRS采用单体素激励回波获得方式(STEAM)采集序列,获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谷氨酰胺/谷氨酸复合物(Glx)、肌醇(MI)、脂质(Lip)等化合物波峰。结果MRS检查发现触铅组工人海马区域NAA/Cr值为1.222±0.082,NAA/(Cho+Cr)值为0.674±0.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0.131,0.647±0.037(P〈0.05);Lip/Cr值为0.369±0.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64±0.094(P〈0.01);而Cho/Cr,MI/Cr和Glx/Cr值在触铅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NAA/Cr及NAA/(Cho+cr)值与血铅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464,P=0.006),Lip/Cr值与血铅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476,P=0.002)。结论慢性职业性铅接触者可出现脑内代谢物NAA峰降低和Lip峰升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有器质性损害。NAA峰能较早反映脑损害严重程度,Lip峰则可能更早提示铅毒性对脑的损害。海马^1H-MRS可作为铅神经毒性的早期监测指标,为早期诊断亚临床铅蓄积提供可能性。
郑虹龙莉玲陈炜于小平
关键词:副作用神经系统疾病化学诱导铅中毒
MRI 3D-CISS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ISS)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颅脑MRI常规序列和3D-CISS序列图像,其中12例加做增强扫描,对比分析MRI 3D—CISS序列和常规平扫序列对三叉神经相关病变(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实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手术探查48例发现责任血管;术前MRI 3D-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46例,3D—CISS序列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5.83%;常规序列无法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血管压迫或推移。3D-CISS序列显示实性肿瘤8例,常规平扫序列显示实性肿瘤6例。肿瘤样病变6例于MRI3D-CISS序列和常规平扫序列均得到显示。3D-CISS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度(96.77%)显著高于MRI常规平扫序列(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3D—CISS序列对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度高,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立业黄祖平陈炜邝智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罕见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右侧小脑半球及右侧颞枕交界部、右侧额顶部分叶状肿块各1例,周边均见大片水肿;1例于MRIT1WI呈低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T2WI呈混杂信号;1例于MRIT1WI大部呈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柬状或波纹状分布,肿瘤间质为丰富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陈炜黄祖平黎湘伟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病理学脑肿瘤
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 结果:3例为巨块型,CT呈不均匀低密度...
陈炜
关键词:肝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磁共振成像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二例被引量:1
2012年
例1女,49岁。因间断性头晕6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体查:神消,双侧眼球运动自如,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影像学检查:MRI平扫示右侧小脑半球、右侧颞枕交界部不规则异常信号灶,
陈炜黄祖平郑虹
肥胖症的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DEXA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肥胖症患者的骨密度/(BMD/)与体重指数/(BMI/)、脂肪量/(FAT/)、瘦体质量/(LEAN/)的关系,以获得肥胖者骨量改变并发症的影像学数据,增加肥胖症影像学诊断客观依据,指导临床诊治。 材料...
陈炜
关键词:肥胖骨密度体重指数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PCI前后的Q-T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前后QT离散度的测定,探讨AMI患者经PCI治疗后QT离散度的变化,从而估测PCI对冠心病患者预后指标的影响,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直接PCI对心肌区域性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
胡强朱立光黄明剑张海峰陈炜何媛
关键词:Q-T离散度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