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引起休克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引起中、重度休克的效果及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窒息缺氧患儿随机分为使用钠洛酮组(治疗组)和不用钠洛酮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治疗组休克纠正时间6.97h,对照组12.79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缩短休克时间,避免病情发展为晚期不可逆性,从而降低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及新生儿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 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廖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纳洛酮休克
-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首次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新生儿肺部病变经气管内注入PS(150~200 mg·kg-1·次-1)为大剂量治疗组;另外21例注入PS (50~100 mg·kg-1·次-1)作为小剂量治疗组.两组均予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吸入氧浓度变化、血气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吸入氧浓度和血气分析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首次大剂量组的用药次数、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首次小剂量组,两组治疗用药总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通h治疗后两组的PaO2,PaO2/FiO2均显著升高,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的总住院费用要比小剂量组略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使用大剂量PS能有效治疗RDSN,且给药次数、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略有降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黄宏坤廖克准谭丽君韦红梅潘宇贵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4年9月某院治疗的1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和疱疹愈合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潘宇贵潘雅芳韦红梅韦春峥莫彬
- 关键词:手足口病疗效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12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另外收集同期120例非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观察。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结果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早产、难产、窒息、新生儿生后用多巴胺、APTT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新生儿体重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完善产妇孕期保健,避免孕期合并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
- 韦红梅潘宇贵李辉明
-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妊娠高血压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次),每周1次,连用2-4次,比较两组血清IgG水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具有较好效果。
- 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瘳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