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一种短期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 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观察在治疗后5~9d的氮平衡、营养指标及耐受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支持组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营养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耐受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 邢广巨张得君
- 关键词:肠外营养胃癌根治术术后营养支持
- 保乳手术辅助放疗及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辅助放疗及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保乳手术辅助放疗治疗,对照组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2年复发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7±11.76)min、(45.67±10.34)m L、(10.43±1.45)d、5.3%、96.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辅助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改良根治术好,安全性更高。
- 张得君张涛
- 关键词:保乳手术放疗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癌
- 多西紫杉醇联合盐酸表柔比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盐酸表柔比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西紫杉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叉头框蛋白A1(FOXA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3.33%(28/30),较对照组的70.00%(21/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FOXA1、BRCA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肿瘤直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与对照组的23.33%(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盐酸表柔比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FOXA1、BRCA1蛋白表达水平并缩小肿瘤直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张得君韩伟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盐酸表柔比星三阴性乳腺癌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费县人民医院马恒刘岩松蔡淑萍徐忠法郭洪亮张得君1972~1993年,我院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23例,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9%。现就其治疗及预后分析报告如下。1...
- 马恒刘岩松蔡淑萍徐忠法郭洪亮张得君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淋巴瘤预后
- Ⅱ、Ⅲ期乳腺癌诱导化疗7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自1990年1月至1993年6月我们对72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按CMF方案诱导化疗,并与同期114例先经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的乳腺癌病人比较,随访3年以上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说明诱导化疗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化疗提供依据;防止耐药细胞株和新转移灶的形成,有效地控制微小转移病变,延长生存期。
- 范廷勇张得君李振东高灵芝孔繁宏
- 关键词:CMF方案乳腺肿瘤化学疗法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误诊病例报告被引量:2
- 2002年
- 1 病例资料[例1] 男,66岁.因屡发右上腹疼痛10年,急性发作4天入院.病人10年前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剧烈绞痛,反复发作,间歇期无症状.4天前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寒战、高热,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外院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后腹痛无减轻,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4℃,血压82/60 mmHg,精神萎靡,全身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莫菲征阳性,肝区叩击痛.血白细胞43.8×109/L,中性粒细胞0.92,血小板69×109/L.B超示胆总管直径2 cm,并探及强回声光团.入院后即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总管扩张,直径约2.5 cm,于胆总管下段取出一1.5 cm×1.5 cm×1.2 cm的结石,胆总管内充满脓液,胆囊增大.术中病人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成功,故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型管引流.病人回病房10分钟,心跳、呼吸又一次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例2] 女,60岁.因右上腹疼痛、呕吐3天收住中医科.7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及T型管引流术.查体:体温37.4℃,血压105/75 mmHg.意识恍惚,巩膜黄染,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血白细胞26.4×109/L,中性粒细胞0.96,血小板93×109/L.B超示:胆总管直径2 cm,其内探及蛔虫样反射,长约6.5 cm,宽约0.5 cm.临床诊断胆道蛔虫症.入院第3天因左季肋部出现约5 cm×1 cm的出血斑,血小板27×109/L,尿蛋白(+),以"流行性出血热"转入传染科.1天后腹痛加重,黄疸加深,全腹压痛,腹肌紧张,血压90/60 mmHg.复查血白细胞24.4×109/L,中性粒细胞0.92,血小板25×109/L,尿蛋白(2+).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转入外科急诊手术.术中见胆总管扩张,直径约3 cm,从中取出2条蛔虫,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4小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 朱长远傅维全张得君孙翔宇
- 关键词:胆管疾病胆管炎误诊胃穿孔胆道蛔虫症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0例报告
- 2001年
- 张德宽张得君朱长远
- 关键词: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 经肛门拖出切除及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5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研究患者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结果显示,均成功保肛,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遗留,发生吻合口漏3例(5.45%),切口感染4例(7.27%),无手术死亡。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结合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
- 张得君
- 关键词:双吻合器技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风险与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症数、手术根治性及术后并发症数等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合理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胃癌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胃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影响两组胃癌患者手术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在两组术前合并症的比较中发现,观察组存在较为复杂的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症以内科疾病为主,主要包括了高血压(42.90%)、糖尿病(17.00%)、冠心病(24.00%)、肺部疾病(31.00%)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疾病(4.80%)、肝功能异常(9.50%)、电解质紊乱(11.90%)等合并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术后合并症的比较中发现,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相比,观察组肺部感染(24.43%)、心律失常(16.67%)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有自身临床表现,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应全面考虑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降低风险,提高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 张得君
- 关键词:胃癌
- 进展期胃癌术前静脉及腹腔内化疗58例疗效观察
- 2003年
- 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们对 5 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静脉及腹腔内化疗 ,并与同期 66例先经手术治疗、术后给予静脉化疗的胃癌患者比较 ,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说明术前静脉及腹腔内化疗有助于了解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为进一步化疗提供依据 ,可有效地控制体内及腹膜微小转移灶 ,防止新转移灶的形成 。
- 张得君任庆进刘新斌邢广巨
- 关键词: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