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超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5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3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1和IL-6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A组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MM患者IL-17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IL-21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作为启动因素参与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并促进病情的进展。
- 张耀宋路茜张曦肖超常春康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IL-17IL-6IL-21TH17细胞
- 铁与糖尿病的关系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其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13细胞功能障碍.而目前对其基础病因和遗传易感性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铁作为一种微量营养素.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肥胖则是糖尿病最可靠的预测因子,而缺铁与肥胖间也存在关联.本文将简要总结机体细胞内铁稳态的控制,综述各种证据。探讨铁过剩对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脂肪细胞因子各种不利影响的分子机制。
- 肖超顾树程常春康
- 关键词:糖尿病铁
- 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本研究探讨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检测BMD在双磷酸盐治疗MM骨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3例MM患者(33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分为2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20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采用HologicQDR2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L4椎体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结果表明,由于样本量较小,且为随机抽取,治疗前2组BMD略有差异,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和腰椎的BMD值略低于单纯化疗组,左股骨颈BMD值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个月后2组间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腰椎及左股骨近端的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而单纯化疗组全身及腰椎的BMD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P<0.01),但左股骨近端BMD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MM患者BMD有良好的作用,检测BMD简便易行,是监测双膦酸盐治疗MM骨病的敏感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 张曦常春康张征赵佑山肖超李晓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密度双磷酸盐化疗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铁代谢评估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代谢评估的影响因素。方法181例MDS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和(或)能谱CT(DECT)对肝脏和心脏铁浓度的检测,其中41例患者在2次检查期间接受了规律铁螯合治疗(ICT)。同步检测调整铁蛋白(ASF)、红细胞生成素(EPO)、心功能、肝转氨酶、肝炎抗体、外周血T细胞极化等指标,并收集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脾大、环孢素A使用等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组、DECT组肝铁浓度均与ASF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606,P值均<0.001),MRI组心铁浓度与ASF仅呈弱相关(r=0.303,P<0.001),而DECT组心铁浓度与ASF无明显相关性(r=0.231,P=0.053)。输血依赖显著影响患者肝和心铁浓度[MRI组:LIC:(28.370±10.706)mg/g对(7.593±3.508)mg/g,t=24.30,P<0.001;MIC:1.81对0.95,z=2.625,P<0.05,DECT组:肝VIC:(4.269±1.258)g/L对(1.078±0.383)g/L,t=23.14,P<0.001:心VIC:1.69对0.68,z=3.142,P<0.05]。重度以上铁过载组患者EPO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铁过载组及正常组(P值均<0.001);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患者与和其他MDS低危组患者相比,肝铁浓度明显增高[DECT组:3.80(1.97,5.51)g/L对1.66(0.67,2.94)g/L,P=0.004;MRI组:13.7(8.1,29.1)mg/g对11.6(7.1,21.1)mg/g,P=0.032]。而年龄、骨髓纤维化、脾大、T细胞极化、环孢素A的使用、肝转氨酶、肝炎抗体阳性等因素对铁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MDS患者肝铁浓度与ASF呈正相关,心铁浓度与ASF无明显相关性。输血依赖、EPO浓度、合并RS是铁代谢的影响因素。
- 张耀肖超李菁宋路茜赵幼山赵俊功常春康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能谱CT铁过载去铁治疗
- 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治疗肺挫伤36例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与激素对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肺挫伤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加甲强龙6d;B组: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6d;C组:常规治疗加甲强龙6d加乌司他丁6d。分别测定3组患者在治疗前(d0)、治疗第4天(d4)、治疗第7天(d7)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数值,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3组病例在治疗前(d0)的呼吸频率、PaCO2、氧合指数、TNF-α、IL-6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CO2、氧合指数在各组中d0与d4相比,d0与d7相比,均可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TNF-α、IL-6在各组中d0与d4相比,d0与d7,d4与d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激素能抑制炎症介质,对肺挫伤有治疗效果。乌司他丁加激素的疗效与单用激素、单用乌司他丁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肖超吴蔚封启明
- 关键词:肺挫伤乌司他丁激素疗效
- 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前期(prefibrotic primary myelofibrosis,pre-PMF)与明显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primary myelofibrosis,overt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临床表现区别。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连续诊断的88例MPN患者的临床相关参数(包括诊断分型、血常规检测结果、脾肿大状况、骨髓巨核细胞数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基因突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纳入88例MP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20~88岁),有32例(36%)为≥65岁的老年人,46例(52%)为男性,22例(25%)出现脾肿大;检出JAK2 V617F突变者为51例(58%),CALR突变者为5例(6%),MPL突变者为2例(2%),三阴性者为30例(34%)。88例患者分型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者共20例;ET为23例;PMF共45例,其中pre-PMF为23例(占PMF的51%),overt-PMF为22例(占49%)。在overt-PMF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阳性率高达18%(4/22)。pre-PMF患者的临床症状比overt-PMF患者轻,其出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低下的比例及平均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比overt-PMF患者低(P值分别为0.048、0.034、0.037)。pre-PMF患者与ET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而pre-PMF患者中出现脾肿大的百分比及白细胞增多的百分比高于ET患者(26%比4%,61%比17%,P值为0.043和0.007),且随访发现,E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pre-PMF患者长(前者未达,后者为94个月,P=0.038)。在pre-PMF中,三阴性患者又比JAK2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小(59岁比62岁,P=0.030)、发生脾肿大例数多(4例比2例,P=0.017)。结论:MPN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pre-PMF与overt-PMF患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区分两者很有必要。prePMF与ET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预后不同,ET预后较好,通过组织形态学诊断结合次要临床标准来区分两者极为重要。
- 肖超陶英宋陆茜赵佑山吴凌云常春康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 急诊办公网络设计与实现
- 本方案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总结局域网应用的经验,就急诊信息化特点、急诊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技术指标、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三级院急诊科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建设低成本独立信息平台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方案。
- 高海吴蔚肖超
- 文献传递
- 含银石墨烯基导电功能纤维制备研究
- 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因此,石墨烯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等特性,其在传感器、电容器等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迄今为止制备的石墨烯...
- 肖超
- 关键词:聚乙烯醇银纳米线表面涂覆导电性
- 文献传递
- 化疗后恰当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含量被引量:1
- 2011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COAEP化疗后选择不同时机使用G-CSF对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产率的影响。选择39例恶性淋巴瘤(NHL和HD)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相同的动员化疗方案(COAEP),包括CTX400mg/m2d1,VLB2mg/m2d1,Ara-C60mg/m2×d1-5,VP-16 60mg/m2×d1-5,prednisone40mg/m2×d1-5。历史对照组(1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首次回升时使用G-CSF(filgrastim)。试验组(27例)在外周血白细胞稳定回升(白细胞在首次回升后仍会出现波动2-3天)时使用G-CSF。G-CSF以5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直至最后1次PBSC采集前。2组患者开始使用G-CSF后每日进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单个核细胞(MNC)大于1.0×109/L时使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以自动干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结果表明,2组病例都使用了烷化剂(累积剂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获得26.4×106/kg CD34+细胞,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3.1×106/kg CD34+细胞(p=0.0031)。结论 :化疗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移植物中CD34+细胞含量。
- 徐黎常春康干蔚瑾苏基滢张曦吴凌云宋陆茜贺琪周立宇肖超刘宏李晓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G-CSF动员
- 白血病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某些亚型在化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疾病复发仍很常见,这提示白血病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对这些治疗有一定耐药性。研究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或许可找到一些相关线索。早在1978年,Schofield就曾提出,干细胞可定居在骨髓微环境的庇护龛(niche)内,并在此得到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受到保护,以免环境应激的攻击。
- 肖超常春康
- 关键词:骨髓微环境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