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机器人
  • 6篇直接驱动
  • 6篇水陆
  • 6篇快速性
  • 6篇环境适应能力
  • 5篇机器人运动
  • 4篇一体化
  • 3篇浮筒
  • 2篇两栖机器人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多目标优化设...
  • 1篇虚拟样机
  • 1篇样机
  • 1篇优化设计
  • 1篇驱动模块
  • 1篇两栖
  • 1篇控制系统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张雪强
  • 7篇俞建成
  • 7篇唐元贵
  • 4篇张艾群
  • 3篇马秀云
  • 3篇郭威

传媒

  • 1篇机器人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及轮桨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及后浮筒,在框...
俞建成唐元贵张雪强
文献传递
两栖机器人轮桨腿驱动装置研究
两栖机器人是一种能在陆上和水下环境作业的特种机器人,发展两栖机器人技术对我国发展海洋技术、近海以及甚浅海技术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两栖机器人具备在极浅水、碎浪带和海滩区域作业的能力,可以满足调查、监测以及军事领域的探雷、扫...
张雪强
关键词:两栖机器人虚拟样机控制系统
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轮桨驱动模块和足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
唐元贵张雪强马秀云俞建成张艾群郭威
文献传递
一种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及轮桨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及后浮筒,在框架上...
唐元贵俞建成张雪强
文献传递
一种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轮桨腿一体化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及轮桨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及后浮筒,在框架上...
唐元贵俞建成张雪强
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轮桨驱动模块和足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
俞建成唐元贵张艾群郭威张雪强马秀云
两栖机器人轮桨腿驱动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被引量:12
2009年
提出了一种既能够在陆地上爬行,又能够在一定深度的水下浮游和在海底爬行的新概念轮桨腿一体化两栖机器人;多运动模式和复合移动机构是该机器人的突出特点.分析了轮桨腿复合式驱动机构的运动机理,并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和算法,对驱动机构的爬行性能和浮游特性进行了综合优化,得到了两栖机器人驱动机构的结构优化参数.虚拟样机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轮桨腿一体化两栖机器人驱动机构的综合运动性能良好,对非结构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唐元贵张艾群俞建成张雪强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
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后浮筒、框架、轮桨驱动模块和足板驱动模块,框架上依次安装有前浮筒、中前浮筒、水密电子舱、中后浮筒...
俞建成唐元贵张艾群郭威张雪强马秀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