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霞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栓塞
  • 3篇介入
  • 3篇出血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破裂出血
  • 2篇肿瘤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干预
  • 2篇干预对策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碱酯酶类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及栓...
  • 1篇动脉造影术

机构

  • 7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马国霞
  • 4篇张继光
  • 3篇胡永立
  • 3篇檀增宪
  • 2篇许军廷
  • 2篇赵杰
  • 1篇王玉河
  • 1篇冯磊
  • 1篇杨新顺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处理被引量:3
2009年
胡永立檀增宪王玉河赵杰马国霞张继光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手术中并发症
22例原发性肝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下行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马国霞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三维适形放疗
动脉造影及栓塞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及栓塞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经动脉插管造影,寻找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于适合介入性栓塞治疗的患者,采用微弹簧圈或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超选择栓塞出血动脉,不适合或不能栓塞止血的患者进一步外科治疗。结果 180例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征象者121例,阳性率为67.22%。直接出血征象88例,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并局部存留弥散。间接征象者33例,表现为局部动脉瘤8例,血管畸形6例,肿瘤染色19例。介入栓塞治疗92例,其中栓塞后2个月内再次出血者9例(近期复发率9.78%)。结论经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其疗效确切且安全,对于多数病例,不仅能控制出血,还可能明确出血的原因。
檀增宪许军廷胡永立张继光马国霞
关键词:胃肠道出血动脉造影术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体会
2019年
分析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取经肝动脉栓塞的急诊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8月27例肝癌裂出血病例,明确诊断后均接受经肝动脉栓塞方案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27例患者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操作均成功,患者的1年存活率是70.37%。结论:对于急诊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取经肝动脉栓塞方案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以及适应症广等优势,该治疗方案可作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应用推广。
杨贤达赵杰张继光冯磊马国霞
关键词:肝癌破裂出血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肝细胞癌多次TACE治疗中的意义
2013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患者多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变化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选择320例多次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记录血清CHE水平,根据其水平高低分为3组,观察患者接受TACE治疗的次数及3年生存率。结果与高水平血清CHE患者相比,低水平血清CHE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的次数减少,3年生存率下降。结论血清CHE水平可作为一项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选择TACE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檀增宪胡永立许军廷马国霞张继光杨新顺
关键词:肝肿瘤胆碱酯酶类
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介入治疗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肝癌分期、术前及术后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肿块类型及大小,治疗次数、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等,对可能因素进行初步的单因素统计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较大关联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肿瘤平均缩小率达75.0%以上。生存5年以上者23例。单因素统计结果表明,性别、临床Okuda分期、肝功能Child分期、术后AFP变化情况、肿块类型、肿块大小、门静脉癌栓、有无转移、治疗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等均为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术后AFP变化、门静脉癌栓和治疗方法为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大小、术后AFP变化、门静脉癌栓和治疗方法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马国霞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干预对策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间行TACE治疗后1周内发生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1周内发生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为7例,破裂出血发生于术后13~72h,7例均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肿瘤均具有位于肝脏表面、最大直径>5 cm和向外突出的特点,1例合并有明显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血红蛋白下降。结论肿瘤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严重但发病率很低的并发症。肿瘤最大直径>5 cm、向外突出或邻近肝包膜下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马国霞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肿瘤破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