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咳嗽
  • 3篇咳嗽
  • 2篇支气管
  • 2篇气道
  • 1篇性疾病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洛美沙星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依替米星
  • 1篇症状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介入...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沙星
  • 1篇嗜酸
  • 1篇嗜酸粒细胞
  • 1篇嗜酸粒细胞性
  • 1篇嗜酸粒细胞性...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林隆
  • 3篇楚辉
  • 2篇王素秋
  • 2篇胡洁
  • 2篇孙葵葵
  • 2篇张杰
  • 1篇王娟
  • 1篇王婷
  • 1篇邱小建
  • 1篇徐明
  • 1篇蔡凤云
  • 1篇李颖
  • 1篇张杰

传媒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气道反应性测定在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气道反应性在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对肺功能正常仍不能确诊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2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3例感染后咳嗽、3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6.1%和0,3组疾病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明显高于感染后咳嗽厦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组;咳嗽变异性哮喘反感染后咳嗽的平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含量分别为0.74和1.86g/L。2组疾病气道反应性差异有显著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明显高于感染后唛嗽组。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林隆楚辉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气道反应性
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25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无痰者采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产生。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3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12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14例,确诊率91.2%。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9例,占23.2%;鼻后滴漏综合征(FNDS)28例,占22.4%;感染后咳嗽(PIC)23例,占18.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16例,占12.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15例,占1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占2.4%。114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107例(93.9%)得到临床控制,7例(6.1%)咳嗽部分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CVA、FNDS、PIC、GER、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EB等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楚辉张杰林隆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
痰诱导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痰诱导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其在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对于仍不能确诊的42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痰诱导及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41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97.6%;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有25例,约占61.0%,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2例(53.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7.3%);痰嗜酸粒细胞不高的有16例(39.0%),其中感染后咳嗽(PIC)4例(9.8%),CVA 2例(4.8%),胃食管反流(GER)5例(12.2%),原因未明5例(12.2%)。CVA及EB患者治疗后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结论痰诱导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慢性咳嗽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项可靠的评价气道炎症的指标。
林隆张杰楚辉
关键词:慢性咳嗽痰诱导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的气道炎性反应特点。方法对7例EB患者(EB组)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并与12例哮喘患者(哮喘组)、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CVA组)和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进行对照。计算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及EB组和CVA组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计数。结果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为(18.7±5.3)%,CVA组为(10.2±4.5)%,EB组为(8.7±2.3)%,变应性鼻炎组为(2.7±3.2)%。EB组与哮喘组、CVA组、变应性鼻炎组嗜酸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VA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分别为(5.2±1.2)个/mm^2和(12.5±2.4)个/mm^2;EB组分别为(1.3±0.1)个/mm^2和(3.5±1.4)个/mm^2,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B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积极治疗可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哮喘;EB患者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数量较CVA明显减少,可能是其缺乏气道高反应的重要原因。
林隆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症状
盐酸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2001年
为了观察洛美沙星粉针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 56例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8例应用洛美沙星 ;对照组 2 8例应用氧氟沙星。结果 :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清除细菌方面作用相似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 :洛美沙星对下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有良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隆王素秋胡洁孙葵葵蔡凤云徐明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氧氟沙星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开放对比研究比较硫酸依替米星 (ETM)与奈替米星 (NTL)以评价 ETM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未用过抗生素治疗或虽用抗菌药物但无效的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 6 4例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 ETM或 NTL。结果显示 ,ETM与 NTL的有效率分别为 87.5 % (2 8/ 32 )及 90 .6 % (2 9/ 32 ) ,细菌清除率为 87.5 % (2 1/ 2 4)与 83.33% (2 0 / 2 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 .2 5 % (2 / 32 )与 3.12 % (1/ 32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 ETM与 NTL相仿 ,抗菌谱广 ,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对下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
胡洁王素秋孙葵葵林隆李颖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性药物疗法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毛霉病伴主支气管闭塞1例
2024年
肺部毛霉感染是毛霉病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其中气管支气管肺毛霉病以累及气管支气管树为主要表现,病变可侵及气道黏膜、肌层,进而破坏软骨,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肺毛霉感染并发左主支气管闭塞患者的诊治过程,在以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联合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为主的全身治疗基础上,患者先后经历了多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包括镜下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球囊扩张以及硅酮支架置入等,经过4个月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本文旨在阐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肺毛霉病综合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可以避免因阻塞性肺炎进展导致的死亡。
吴秀秀王娟金艳坤林隆邱小建张杰王婷
关键词:阻塞性肺炎主支气管泊沙康唑肺毛霉病气管支气管支气管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