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手术室用刀片收纳手环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用刀片收纳手环,包括主体块,主体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片,两个固定片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片,其中一个固定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松紧带,多个松紧带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另一个固定片的表面分...
- 李晓东朱云峰
- 文献传递
- 一种耐用的防摔倒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用的防摔倒装置,防摔倒装置包括:红外感测模块以及压力感应模块,红外感测模块以及压力感应模块埋设于病床床垫中,红外感测模块以及压力感应模块上覆盖有聚合物层,聚合物层是由如下方法制造的:提供聚丙烯颗粒、乙烯...
- 张茹朱云峰陈春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踝泵运动监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踝泵运动监测装置,踝泵运动监测装置包括:MEMS陀螺仪,其用于收集当前用户踝泵运动时脚部的角速度数据;MEMS加速度计,其用于收集当前用户踝泵运动时脚部的线速度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其用于对角速度数据以及...
- 张茹朱云峰陈春萍潘莉君陈顺毛王云聂丽娟马云朱婷史维张娟
- 文献传递
-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于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抬高患肢 ,患侧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 ,并给予抗凝、祛聚、扩容及手术取栓等综合治疗。结果 1 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 ,1 0例分别在治疗 6~ 1 8天内 ,顺利出院。 1例发生轻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3月后痊愈。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应早预防、早发现。
- 何国蓓朱云峰
-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疗法
- 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破裂3例
- 2008年三月,本院共对三例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患者施行急症腔内修复术,本文现将患者的疾病表现和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讨论了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发病机理和手术的注意事项,如强行置入推送器致股动脉断裂回缩形成腹...
- 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张晓膺
-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发病机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感应输液监控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应输液监控装置,装置包括:感应输液监控装置外壳、传感器、传感器电路、控制电路以及发射机,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当药液剩余量低于门限值时,控制发射机发出报警信号,感应输液监控装置外壳由强化ABS材料制成,...
- 张茹朱云峰陈春萍
- 文献传递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单中心治疗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进行EVAR的70例肾下型AAA患者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EVAR手术技术成功,成功率97.1%,2例(2.9%)术后持续性内漏接受再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4.3%).术后发现原发性内漏10例(14.3%),其中Ⅰ型内漏8例(11.4%,Ⅰa型7例,Ⅰb型1例),Ⅱ型内漏2例(2.9%);2例Ⅰ型内漏(Ⅰa、Ⅰb型各1例)分别于术后第3日、6个月再次手术,8例随访中自愈.继发内漏4例(5.7%),均经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治愈.发生臀肌跛行18例(25.7%),经扩血管祛聚等治疗后症状减轻.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2.9%),1例行股-股转流后症状消失,1例自动出院.随访2~66个月,平均(7.9±12.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5例(7.1%);3年内死亡7例(17.5%).结论 内漏致动脉瘤体增大是EVAR治疗AAA最严重的早中期并发症,尽早发现并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能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 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李丹丹陈诚王鑫
- 关键词:腔内修复内漏并发症
- 一种踝泵运动监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踝泵运动监测装置,踝泵运动监测装置包括:MEMS陀螺仪,其用于收集当前用户踝泵运动时脚部的角速度数据;MEMS加速度计,其用于收集当前用户踝泵运动时脚部的线速度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其用于对角速度数据以及...
- 张茹朱云峰陈春萍潘莉君陈顺毛王云聂丽娟马云朱婷史维张娟
- 文献传递
-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23例
- 2017年
-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 IIAA)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tic repair, EVAR)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6年3月共23例IIAA(直径30~85mm)行EVAR术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 cartery,IIA)瘤5例;单侧髂总动脉(common iliac artery,CIA)瘤10例;双侧CIA瘤8例。单侧IIA瘤采用栓塞加开口覆盖术,未累及IIA的CIA瘤采用覆膜支架EVAR,累及单侧IIA或者合并IIA瘤者栓塞该侧IIA加覆膜支架EVAR,累及双侧IIA者“三明治”法重建一侧IIA,合并双侧IIA瘤分二期行EVAR。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内漏中3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减轻,2例自行闭合。23例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髂内支闭塞。1例CIA瘤EVAR术后一年出现内漏,经栓塞加分叉型支架置入,内漏消失;15例封闭单或双侧IIA者,4例分别发生臀肌跛行或勃起功能障碍。结论对于IIAA,合理处理IIA,根据CIA形态完成EVAR是安全、有效的。
- 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王鑫李丹丹
- 关键词:髂动脉瘤髂动脉血管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