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附1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7年
- 本院自2004年8月。2007年7月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2例。现报告如下。
- 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葛红卫狄冬梅张晓膺
-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主动脉疾病
- 腹主动脉瘤11例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1例的临床资料,开放手术7例,腔内修复4例。结果:11例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经血透好转,1例术后出现移植物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好转。随访8例,1例开放手术患者出现人工血管阻塞,其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腔内修复具有微创的优点,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 吴元兵朱云峰朱永斌葛红卫张晓膺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血管腔内治疗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深动脉形态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同时测量双侧踝肱血压指数。计算每条肢体的股深动脉与股总动脉管径比值,股深动脉末端水平冠状面的股骨干分割比。以股浅动脉是否闭塞划分为股浅动脉通畅(A)组和股浅动脉闭塞(B)组,两组间管径比及分割比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单纯股浅动脉闭塞组中以股深动脉是否超过股骨干中点分为长股深动脉(C)组和短股深动脉(D)组,对两组间静息痛率及ABI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管径比和分割比均明显小于B组(P<0.01)。单纯股浅动脉闭塞51条肢体C组的静息痛率明显低于D组(P<0.01),而ABI明显高于D组(P<0.01)。结论在股浅动脉发生闭塞后,股深动脉可通过扩张来代偿下肢的供血,但只有在股深动脉长度超过股骨干中点时才能较好地发挥代偿供血作用。
- 朱云峰吴元兵葛红卫朱永斌
-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
-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人工血管闭塞再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朱永斌朱云峰吴元兵葛红卫姜云飞孟军
- 关键词:人工血管移植物闭塞股深动脉
- 运动训练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以及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各10只,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min/d)。B、C组日常活动,运动训练4周后处死大鼠,取大腿内收肌组织块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比较3组差异。结果肌组织MVD、VEGF、bFGF免疫组化均显示: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A、B、C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缺血刺激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成血管因子表达增加,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该效应。
- 葛红卫何延政朱永斌梅燕刘勇
- 关键词:缺血血管新生
-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 2008年
- 目的 总结1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11例,术前均经CTA证实。肾下腹主动脉瘤8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3例。开放手术7例,腔内修复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经血透好转,1例术后出现移植物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好转。随访8例,1例开放手术患者出现人工血管阻塞,其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腔内修复具有微创的优点,扩大了手术适应征。
- 吴元兵朱云峰朱永斌葛红卫张晓膺
- 关键词:人工血管血管腔内治疗
-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20例报告被引量:7
- 2006年
-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采用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继之电凝大隐静脉主干,点式抽剥法剥脱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30°,穿循环驱动压力袜3个月。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个月,腿部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及静脉残留,1例术后1年后复发。提示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低、术后静脉残留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 朱永斌朱云峰
- 关键词:下肢电凝术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单中心治疗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进行EVAR的70例肾下型AAA患者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EVAR手术技术成功,成功率97.1%,2例(2.9%)术后持续性内漏接受再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4.3%).术后发现原发性内漏10例(14.3%),其中Ⅰ型内漏8例(11.4%,Ⅰa型7例,Ⅰb型1例),Ⅱ型内漏2例(2.9%);2例Ⅰ型内漏(Ⅰa、Ⅰb型各1例)分别于术后第3日、6个月再次手术,8例随访中自愈.继发内漏4例(5.7%),均经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治愈.发生臀肌跛行18例(25.7%),经扩血管祛聚等治疗后症状减轻.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2.9%),1例行股-股转流后症状消失,1例自动出院.随访2~66个月,平均(7.9±12.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5例(7.1%);3年内死亡7例(17.5%).结论 内漏致动脉瘤体增大是EVAR治疗AAA最严重的早中期并发症,尽早发现并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能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 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李丹丹陈诚王鑫
- 关键词:腔内修复内漏并发症
- 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破裂3例
- 2008年三月,本院共对三例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患者施行急症腔内修复术,本文现将患者的疾病表现和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讨论了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发病机理和手术的注意事项,如强行置入推送器致股动脉断裂回缩形成腹...
- 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张晓膺
-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发病机理
- 文献传递
- 1例下肢动脉支架断裂的诊疗体会
- 王鑫吴元兵朱永斌葛红卫姜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