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对心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血压
  • 1篇预后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治疗高血压
  • 1篇沙坦
  • 1篇双联

机构

  • 4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杨红丽
  • 2篇刘华云
  • 2篇严亚林
  • 2篇彭丁
  • 1篇游斌权
  • 1篇刘会霖
  • 1篇李振
  • 1篇陈维维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葵花护肝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葵花护肝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18例5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治疗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联合葵花护肝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及转氨酶数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1%)与对照组(94.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氨酶升高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葵花护肝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有效抑制转氨酶的升高,降低对肝脏的损失,可在临床应用。
杨红丽
关键词:缬沙坦胶囊高血压转氨酶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杨红丽刘华云严亚林彭丁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
MSC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心肌梗死(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MI患者,患者入院后24h内接受MSCT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CAG)作为金标准,探讨MSCT在诊断MI中的临床价值。结果90例患者270只冠脉分支(90×3),MSCT共诊断70支LAD狭窄病变、53支LCX狭窄病变、34支RCA狭窄病变,MSCT诊断冠脉分支病变与CAG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LAD(92.11%)、LCX(86.89%)、RCA(89.47%);MSCT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9.71%、特异度:90.53%、漏诊率:10.29%、误诊率:9.47%、阳性预测值:94.58%、阴性预测值:82.69%,MSCT诊断结果与CAG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85;MSCT诊断共检出斑块125枚,其中软斑块44枚(35.20%)、混合斑块29枚(23.20%)、钙化斑块52枚(41.60%)。结论 MSCT对MI患者的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同时具有无创、价廉的优势。
杨红丽陈维维刘华云严亚林彭丁刘会霖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连续收治 5 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 :38例 ( 76 0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 4 7例 ( 94 0 % )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 (或 )主动脉影增宽 ,39例( 78 0 %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 30d死亡率为 2 3 7% ( 9 38) ,手术治疗为 8 3% ( 1 12 )。结论 :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 ,诊断应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于StandfordA型患者 。
游斌权李振杨红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