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远期预后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无事件生存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81),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塞率、靶血管重建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相似(94.44%∶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41.75%P<0.05);且治疗组LVEDVI(73.49ml/m2)和LVESVI(42.86ml/m2)均较对照组(82.77ml/m2、53.52ml/m2)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1年,治疗组有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6例,无事件生存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3%∶7.41%P>0.05)。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但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对远期无事件生存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 宋丹余志华熊辉鄢华刘华云彭剑陈国洪汪敏苏唏
- 关键词:替罗非班死亡率
-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 杨红丽刘华云严亚林彭丁
-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
-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远期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心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81例),随访1年,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即刻TI MI3级血流获得两组相似(94.44%vs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vs41.75%,P<0.05);且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73.49ml/m2vs82.77ml/m2,P<0.05)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42.86ml/m2vs53.52ml/m2,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随访1年,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 宋丹余志华熊辉鄢华刘华云彭剑陈国洪汪敏苏唏
-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同时行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定FFR≥0.8的连续15例患者,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随访≥1年,包括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术、卒中)及再发心绞痛、再次住院、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61±7.49)岁。其中男性7例(46.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平均(1.2±0.5)支。1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19处临界病变:左前降支15处、回旋支3处,右冠状动脉1处;其中单支病变者11例(73.3%),双支病变者4例(26.7%),均合并前降支病变;FFRmyo均值(0.88±0.06)。15例患者平均随访(23.6±5.67)个月,其中1例(6.7%)失访。2例(13.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心绞痛,症状较前无明显加重,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余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术、卒中、全因死亡、再次住院率、出血等不良事件无发生。对入选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做生存分析,FFR术后平均再发心绞痛时间为术后(29.12±0.67)个月。结论初步验证了FFR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是可行的。
- 刘华云何蕾鄢华汪敏宋丹苏晞
- 关键词: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药物治疗
- MSC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心肌梗死(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MI患者,患者入院后24h内接受MSCT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CAG)作为金标准,探讨MSCT在诊断MI中的临床价值。结果90例患者270只冠脉分支(90×3),MSCT共诊断70支LAD狭窄病变、53支LCX狭窄病变、34支RCA狭窄病变,MSCT诊断冠脉分支病变与CAG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LAD(92.11%)、LCX(86.89%)、RCA(89.47%);MSCT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9.71%、特异度:90.53%、漏诊率:10.29%、误诊率:9.47%、阳性预测值:94.58%、阴性预测值:82.69%,MSCT诊断结果与CAG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85;MSCT诊断共检出斑块125枚,其中软斑块44枚(35.20%)、混合斑块29枚(23.20%)、钙化斑块52枚(41.60%)。结论 MSCT对MI患者的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同时具有无创、价廉的优势。
- 杨红丽陈维维刘华云严亚林彭丁刘会霖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心肌梗死
-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指导,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时的局限和不足,为左主干病变的诊断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入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60例,分为左主干口部及体部组和左主干远段分又组,每组各30例。联合应用IVUS和CAG评估病变、指导介入治疗及评估支架置入效果等,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中GAG测量的左主干平均参考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面积均小于IVUS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主干口部及体部病变组中8例(26.7%)CAG判断结果与IVUS差异明显;CAG与IVUS指导下左主干远段分叉的支架策略差异较大,不相符者达30%。两组中IVUS指导的支架置入后扩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CAG指导下的比例(P<0.05)。结论与IVUS相比,CAG不能精确诊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指导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准确性也有限,建议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诊治应常规联合应用IVUS进行指导。
- 刘华云鄢华刘道权宋丹彭剑郭进张龙岩夏成雨苏晞
- 关键词:左主干冠状动脉造影
-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2005年
- 目的调查老年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8±0.8)支;中青年组平均为(1.4±0.7)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4例,3支病变10例;中青年组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5例。老年组有心肌梗死史6例(14%),中青年组有心肌梗死史1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生存率为99.2%。问卷随访(21±9)个月,其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老年组1例,中青年组3例;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满意者,术后症状未改善,其中老年组2例,中青年组4例(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应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 宋丹刘华云朱汉东王人彭苏唏万海燕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病变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