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江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颅脑
  • 8篇炸伤
  • 8篇颅脑损伤
  • 8篇脑损伤
  • 8篇爆炸伤
  • 6篇高压氧
  • 5篇蛋白
  • 5篇轴索
  • 5篇轴索损伤
  • 5篇弥漫
  • 5篇弥漫性轴索
  • 5篇弥漫性轴索损...
  • 5篇波谱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水通道
  • 4篇水通道蛋白
  • 4篇通道蛋白
  • 4篇兔脑
  • 4篇缺氧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10...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105...
  • 3篇解放军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孙文江
  • 20篇杨艳艳
  • 20篇刘家传
  • 14篇张永明
  • 9篇王金标
  • 8篇汤宏
  • 6篇李兵仓
  • 6篇张良潮
  • 5篇王春琳
  • 5篇张星
  • 4篇黄振山
  • 3篇周治民
  • 2篇朱捷
  • 1篇许少年
  • 1篇李长元
  • 1篇梅厚东
  • 1篇马涛
  • 1篇霍建
  • 1篇康建毅
  • 1篇刘克万

传媒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定量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利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对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 月至...
候国涛刘家传王春琳杨艳艳孙文江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高压氧治疗脑电图疗效评价
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0.20 MPa组和0.25 MPa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0.20 MP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3个疗程0.2 MPa治疗,0.25 MPa组给予3个疗程0.25 MPa治疗.采用GOS评分、NIHS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应用磁共振波谱观察3组胼胝体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和磷酸肌酸(creatine compound,Cr)、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Cr、肌醇(mINs)/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0.25 MPa组(18.450,8.09±4.35)与0.20 MPa组(16.630,12.05±2.15)及对照组(12.040,13.35 ±2.34)比较GO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0.25 MPa组伤后3个月胼胝体压部NAA/Cr、Cho/Cr、mlNs/Cr、基底节区NAA/Cr、Cho/Cr,与0.20 MP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对于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脑组织代谢,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患者预后.
杨艳艳梅厚东刘家传刘克万王金标孙文江李俊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学高压氧治疗
MRS联合DWI观察实验性兔颅脑爆震伤后高压氧的治疗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爆震伤不同时间段脑局部代谢及水分子运动的变化.方法 9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后2组采用600 mg TNT当量纸雷管在兔脑上方6.5 cm垂直距离爆炸制作颅脑爆震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不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于模型制作后1 d、3 d、7 d、14d、21 d等时间点观察兔存活情况,磁共振波谱观察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NAA/胆碱(Cho)+Cr随时间发展的演变过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随时间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 创伤组NAA/Cr均值在损伤后明显下降,7 d后有所回升,高压氧治疗组NAA/Cr均值较创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NAA/Cho+Cr均值在损伤后即明显降低,高压氧治疗组NAA/Cho+Cr均值较创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兴趣区ADC值在1 d时明显下降,3 d后逐渐上升,高压氧治疗组ADC值均较创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通过改善局部神经元代谢、抑制脑水肿、增强局部胶质增生修复等改善颅脑爆震伤的预后,伤后早期干预可能更有利.
杨艳艳刘家传张永明孙文江汤宏黄振山李兵仓张良潮
关键词:冲击伤磁共振波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压氧
水通道蛋白-4在兔脑爆炸伤后脑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脑爆炸伤模型,研究爆炸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情况,探讨爆炸伤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脑爆炸伤模型。外伤组分别随机分为伤后1 h、6 h、12 h、24 h、72 h、7 d、14 d 7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各组致伤动物脑组织皮层均有不同程度AQP-4表达,广泛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膜及周围突起,随着伤后时间的推移,AQP-4阳性表达逐渐增强,3 d后表达最明显,7 d后开始下调,14 d仍有较明显表达,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时相点AQP-4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QP-4的表达与爆炸性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密切相关。
孙文江方健刘家传张永明王春琳朱捷杨艳艳
关键词:爆炸伤水通道蛋白4脑水肿
兔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高压氧治疗作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兔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高压氧早期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0只,另两组各70只。非治疗组和治疗组均采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颅脑爆炸伤模型,并对治疗组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三组均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测定AQP-4表达情况。结果非治疗组与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在伤后1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7 d后逐渐下降。在伤后6 h后各时间点,治疗组AQP-4的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明显下调(P<0.05)。非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AQP-4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876 7,P<0.01)。结论兔颅脑爆炸伤后AQP-4表达可能与脑组织缺氧有关,而高压氧早期治疗可缓解脑组织缺氧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
孙文江刘家传张永明杨艳艳汤宏黄振山
关键词:颅脑损伤水通道蛋白-4高压氧
实验性兔颅脑爆炸伤后高压氧治疗作用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炸伤时脑局部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600 mg TNT当量纸雷管在兔脑上方6.5 cm垂直距离爆炸以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无损伤,创伤组爆炸伤后不进行任何治疗,高压氧治疗组于伤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爆炸伤后各组兔的生理改变,采用MRS计算并分析各组不同时相点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比值,分析比较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兔颅脑爆炸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组兔NAA/Cr比值伤后24 h明显下降(P〈0.05),7 d后有所回升,14 d后再次下降(P〈0.05);高压氧治疗组NAA/Cr比值下降较创伤组延迟,且幅度小。创伤组Cho/Cr比值伤后12 h明显升高,24 h下降,伤后3~14 d逐渐升高;高压氧治疗组Cho/Cr比值较创伤组升高,但7 d后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高压氧治疗组损伤或治疗1 h~7 d后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高压氧可改善局部神经元代谢,抑制脑水肿,增强局部胶质细胞增生修复。伤后7 d内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杨艳艳刘家传张永明孙文江汤宏黄振山李兵仓张良潮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磁共振波谱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究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解放军第一○五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于伤后第3、7、14天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以收集相关参数如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于治疗后6个月门诊随访,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脑CT灌注成像参数及临床预后指标的差异. 结果 伤后第7天治疗组CBV、CBF明显高于对照组,TTP、M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3天比较,CBV、CBF均明显降低,TT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发现,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秩次分别为16.63、12.04)。治疗组脑梗死(0例)、脑积水(1例)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1例、2例)。 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导致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流灌注,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魏大伟刘家传王春琳张永明杨艳艳张星王金标孙文江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灌注成像
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NF-κB表达及神经元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PC)对颅脑损伤大鼠NF-κB表达及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缺氧预处理组(HPC组)、外伤组(TBI组)、缺氧预处理+外伤组(HPCT组)。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ting测定挫伤区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Neu N染色法测定神经元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TBI组和HPCT组NF-κB mRNA 3 h-1 d明显升高,NF-κB蛋白3 h-7 d明显升高,Neu N 3 h-14 d明显降低(P<0.05)。HPCT组NF-κB mRNA 3 h-1 d及NF-κB蛋白3 h-7 d均低于TBI组,而Neu N表达3 h-7 d高于TBI组(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在一定时间窗内抑制NF-κB表达可能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卓健伟刘家传杨艳艳王金标张星周治民孙文江疏龙飞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核因子-ΚB缺氧预处理神经元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心理测评与工作记忆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期神经心理测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DAI患者36例,按1∶1比例,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使用Stroop色词测试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在伤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在Stroop色词测验中,DAI 3个月组和6个月组A、B、C卡反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6个月后Stroop干扰效应明显恢复。在WCST中,DAI 3个月组和6月组正确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组持续错误数较前明显减少。结论 Stroop色词测试测验和WCST为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直至伤后6个月以后仍有不少患者工作记忆障碍仍不能恢复,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王金标刘家传杨艳艳孙文江周治民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工作记忆障碍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磁敏感成像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和磁敏感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DAI患者24例,分别在伤后1周、1个月行^1H—MRS和SWI检查,再随机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胼胝体压部和基底节N一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和磷酸肌酸(creatine compound,Cr)、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Cr、肌醇(ml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x)/Cr等指标的差异。观察T:序列对DAI组病例的检出率;SWI序列观察微出血像素数目及微出血灶检出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伤后1周、1个月组胼胝体压部NAA/Cr、Cho/Cr、mlNs/Cr、GLx/Cr、基底节区NAA/Cr、Cho/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及SWI对轴索病灶的检测率明显提高。24例DAI患者均有微出血。SWI序列及T2序列在微出血像素数及微出血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波谱技术可反映弥漫性轴索损伤不同时间段局部组织代谢变化,SWI则可检测到微小出血灶,两者结合可更早明确弥漫性轴素损伤的诊断。
王金标刘家传李长元杨艳艳张永明孙文江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波谱学磁敏感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