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方方

作品数:2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肺疾病
  • 5篇中毒
  • 3篇亚临床
  • 3篇亚临床型
  • 3篇造影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呼吸科
  • 3篇疾病
  • 3篇间质性
  • 3篇间质性肺疾病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风湿关节炎
  • 3篇百草枯
  • 3篇百草枯中毒
  • 2篇性关节炎

机构

  • 1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4篇吕方方
  • 8篇张玉华
  • 7篇魏路清
  • 7篇李国强
  • 6篇卢刚
  • 5篇张玉华
  • 4篇顾欣
  • 4篇张泉
  • 3篇孙亮
  • 2篇崔明亮
  • 2篇杨波
  • 2篇卢刚
  • 2篇李菁
  • 2篇杨秋平
  • 1篇李晓红
  • 1篇毕莹
  • 1篇彭守春
  • 1篇崔兰柱
  • 1篇贾策
  • 1篇陈新沛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2014中华...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第十一届中青...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影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及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发现
卢刚顾欣吕方方崔兰柱杨晓云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病房21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监测.
张玉华吕方方杨秋平
普罗帕酮急性中毒致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1例被引量:1
2011年
1例21岁女性因家庭争吵试图自杀而自行吞服普罗帕酮50片(50 mg/片)。2 h后出现头晕、乏力入院。血液毒物分析示普罗帕酮浓度为0.023 m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洗胃、导泻、补液以及肾上腺素,同时行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治疗。入院后4 h患者出现I型呼吸衰竭,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入院第2天行血浆置换治疗2 h(置换血浆共2000 ml),其后血液普罗帕酮浓度为0.002 mg/L,遂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第3天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呼吸机脱机,改予鼻导管吸氧,患者病情平稳。第7天患者痊愈出院。
吕方方李国强杨波
关键词:普罗帕酮中毒心律失常呼吸衰竭
螺旋CT对107例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07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螺旋CT和腹部彩超资料,对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讨论。结果:螺旋CT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达59.8%,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达43.0%,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63.2%,与腹部彩超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明显优于腹部彩超,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致病因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卢刚吕方方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螺旋CT腹部彩超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本院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病房218例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监测。结果218例感染者共分离出32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5.7%,排在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7.7%)、肺炎克雷伯菌(14.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大肠埃希菌(9.4%)和屎肠球菌(7.9%)。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中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临床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
张玉华吕方方杨秋平
关键词: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营养
[目的 ]综合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营养,以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从COPD患者的营养现状、营养不良原因、营养问题对机体的影响、营养状态评估工具、营养支持治疗五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我国约6...
吕方方张玉华赵艳芳
关键词:COPD营养
毒蕈中毒致急性肝衰竭3例被引量:4
2010年
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4、4、37岁,食用自采野生蘑菇1d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经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出现肝及心肌损害。4d后3例患者均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1101~6580U/L,AST715~1965U/L,TBil38.5~153.2μmol/L,DBil16.9~63.1μmol/L,IBil21.6~90.1μmol/L;LDH1036~2234U/L,CK-MB18~36U/L,CK30~669U/L。临床确诊为毒蕈中毒、肝衰竭。先后给予3例患者白蛋白透析、血浆置换及对症、支持治疗。住院14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吕方方李国强卢刚杨波
关键词:毒蕈中毒急性肝衰竭救治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被引量:10
2011年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人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口服是PQ中毒的主要途径。
吕方方魏路清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发病机制
香芹酚治疗COPD系统炎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香芹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预防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为:对照组、COP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低剂量香芹酚治疗组、中剂量香芹酚治疗组、高剂量香芹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大鼠暴露于香烟烟雾中3个月以制造COPD模型,A组大鼠饲养于干净环境中并且单独饮水;B组大鼠饲养于有香烟烟雾的环境中,并且单独饮水;C组大鼠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中并给予含地塞米松的水(50μg/ml);D组大鼠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中并且给予含低剂量香芹酚的水(60μg/ml);E组大鼠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中并且给予含中剂量香芹酚的水(120μg/ml);F组大鼠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中并且给予含高剂量香芹酚的水(240μg/ml)。检测各组血液中白细胞(WBC)的种类及血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血浆IL-8水平、MDA浓度、WBC、嗜酸性粒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而体重显著下降(P=0.004);与COPD组相比,地塞米松及中、高剂量香芹酚治疗组血浆IL-8水平、MDA浓度、WBC均显著下降(P<0.01),而体重显著提高(P<0.01);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中、高剂量香芹酚治疗组血浆MDA水平及IL-8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体重均明显增高(P<0.001),WBC及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大鼠COPD模型上,香芹酚可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的作用相当。
杨秋平张玉华吕方方魏路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肺功能的关系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肺功能之间关系,探讨吸烟COPD患者高Hcy血症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男性非吸烟者、19例男性吸烟对照者、40例男性COPD患者,测定各组血浆Hcy,并前瞻性观察血浆Hcy浓度和肺功能下降的关系。结果COPD组血浆Hcy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rs=0.729,P=0.000),但随着COPD加重,动脉氧分压和血浆Hcy水平也下降,血浆Hcy水平与年FEV1下降值呈正相关(rs=0.510,P=0.001)。结论吸烟可导致COPD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而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
李国强张玉华吕方方崔明亮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同型半胱氨酸呼吸功能试验吸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