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刚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诊断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病
  • 1篇胸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球异物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造影诊断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直肠

机构

  • 8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卢刚
  • 6篇吕方方
  • 5篇顾欣
  • 4篇张泉
  • 2篇崔兰柱
  • 2篇陈新沛
  • 2篇杨晓云
  • 1篇李赛
  • 1篇贾玉荣
  • 1篇马丽

传媒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螺旋CT对107例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07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螺旋CT和腹部彩超资料,对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讨论。结果:螺旋CT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达59.8%,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达43.0%,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63.2%,与腹部彩超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明显优于腹部彩超,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致病因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卢刚吕方方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螺旋CT腹部彩超
光子双源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诊断肠系膜静脉狭窄的扫描参数及重建方式的选择
顾欣杨晓云贾玉荣崔兰柱王真艾军强成明明卢刚
利用DR进行眼球异物坐标定位和测量方法的技术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DR实施眼异物坐标定位和测量计算方法的技术研究。方法利用DR设备和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器,对眼球异物疑似者实施定位检查和测量诊断。结果对81例眼异物患者进行了DR眼异物坐标定位检查及测量计算诊断,经临床手术验证,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利用DR技术对高密度眼异物进行坐标定位的效果,不论是定位诊断得到的数据信息、X线辐射剂量、异物的变形与失真、及患者检查费用的支出等,DR检查技术都不比CT检查技术逊色,因此,应将DR检查技术作为金属性眼异物定位检查的首选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陈新沛陈霄雅代秀红卢刚马丽李赛陈亮孔祥龙杨冉冉
关键词:图像后处理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胸部HRCT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评估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肺损害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42例PQ中毒患者资料,根据中毒剂量将其分为3组:第一组(18例),服PQ剂量≤20 ml;第二组(14例),服PQ剂量21~49 ml;第三组(10例),服PQ剂量≥50 ml,分别分析各组中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探讨胸部HRCT表现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组存活14例,死亡4例,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少量渗出影;第二组存活8例,死亡6例,影像学改变主要为渗出、实变影及胸腔积液改变;第三组存活1例,死亡9例,影像学改变主要为磨玻璃影、肺间质纤维化、纵隔及皮下气肿。结论胸部HRCT对PQ中毒肺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不同中毒程度的影像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卢刚张泉吕方方顾欣
关键词:百草枯肺损害胸部
造影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及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发现
卢刚顾欣吕方方崔兰柱杨晓云
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
目的 了解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危险相关因素,提高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能力, 防止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搜集近5年关于造影剂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造影剂不良反应有一般反应、过敏反应、类过...
卢刚顾欣吕方方张泉
关键词:造影剂
MRI和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MRI和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46~7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以...
卢刚顾欣吕方方张泉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分期直肠癌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2例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均在DSA前1周内完成),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分析了3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243个),DSA检测到病变节段138处,无病变节段105处,CTA检测到病变节段129处,无病变节段114处;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89.5%,准确率为93.8%;CTA检查发现59支冠状动脉血管有斑块,DSA检查发现62支有斑块,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TA与DSA对狭窄程度〈50%、50%~75%、〉75%的所有部位病变的检出数目分别为18、24处,35、32处,6、6处,二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卢刚吕方方张泉陈新沛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