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连国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内皮
  • 8篇血管
  • 8篇内皮细胞
  • 8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肝硬化
  • 5篇血管内皮
  • 5篇微血管
  • 5篇无创模型
  • 5篇慢性
  • 5篇ROC曲线
  • 4篇蛋白
  • 4篇凋亡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血清
  • 4篇球蛋白
  • 4篇微血管内皮
  • 4篇小鼠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9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作者

  • 23篇史连国
  • 10篇张占卿
  • 9篇陆伟
  • 8篇金惠铭
  • 6篇张国平
  • 4篇乐飞
  • 3篇曹婕
  • 2篇冯艳玲
  • 2篇梁光波
  • 1篇李祥瑞
  • 1篇徐春华
  • 1篇殷莲华
  • 1篇陈由达
  • 1篇王文健
  • 1篇周文江
  • 1篇吴梓苗
  • 1篇曲晓义
  • 1篇陈淑琴
  • 1篇张爱军
  • 1篇沈银忠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 1篇中国微循环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04年
史连国金惠铭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简易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简易无创模型AAR(AST-to-ALT ratio)、APRI(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SPRI(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API(age-platelet index)、ASPRI(age-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实践效能。方法慢性乙型肝炎170例,其中病理分级G1、G2、G3、G4的患者分别为28例、87例、49例、6例,病理分期S0、S1、S2、S3、S4的患者分别为6例、32例、43例、57例、32例。简易无创模型参照原始文献的描述构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简易无创模型与病理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简易无创模型在不同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易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APRI、SPRI、ASPRI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AAR、APRI、SPRI、API、ASPRI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AAR、SPRI、API、ASPRI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PRI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AAR、APRI、SPRI、API、ASPRI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符合纳入变量标准、进入预测不同病理分级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简易无创模型只有APRI,进入预测不同病理分期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简易无创模型只有AAR和API。Fisher’s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82.14%、20.69%、16.33%、33.33%,预测S0、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16.67%、37.50%、23.26%、43.86%、50.00%。结论基于APRI构建的Fisher’s判别函数对预测轻微炎症活动度(G1)有较大价值,基于AAR和API构建的Fisher’s判别函数对预测严重纤维化程度(S3和S4)有一定价值。
张占卿陆伟史连国冯艳玲
关键词:无创模型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
艾滋病继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结肠病理观察1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艾滋病继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结肠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通过结肠镜检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并取活检,再对活检组织进行普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病理学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结肠内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结论艾滋病继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结肠壁黏膜内的CD4^+T淋巴细胞减少,结肠呈非特异性炎性改变。
卢洪洲史连国沈银忠童海涛王江蓉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结肠病理学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 细胞株bEnd.3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End.3细胞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加入atRA溶剂二甲亚砜, DMSO)、10-9、10-8、10-7和10-6mol/L atRA组。分别在24 h、48 h和72 h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不同 浓度的atRA对bEnd.3增殖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End.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作用明 显的时点(20 h)做小鼠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芯片检测。结果:10-6mol/L atRA组在24 h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CNA表达 明显降低;20 h时11种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中,10-6mol/L的atnA作用20- 24 h时,通过部分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和PCNA的表达减少抑制13End.3细胞增殖。
史连国张国平金惠铭
关键词:维甲酸细胞增殖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ROC曲线法评价简易无创模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评价简易无创模型AAR(AST-to-ALT ratio)、APRI(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SPRI(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API(age-platelet index)、ASPRI(age-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乙型肝炎17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非肝硬化138例,肝硬化32例。参照原始文献构建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简易无创模型。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简易无创模型在非肝硬化与肝硬化患者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简易无创模型预测肝硬化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平均AAR、SPRI、API、ASPRI显著大于非肝硬化患者(P=0.000、0.009、0.000、0.005),平均APRI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P=0.223)。AAR、APRI、SPRI、API、ASPRI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62、0.71、0.73、0.74,均显著大于诊断参考下面积(P=0.000、0.033、0.000、0.000、0.000)。结论AAR、APRI、SPRI、API、ASPRI均有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其中,AAR的实践效能最大,APRI实践效能最小。
张占卿曹婕陆伟史连国
关键词:无创模型肝硬化乙型肝炎ROC曲线
辅酶Q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3年
史连国森昌夫王中金惠铭
关键词:辅酶Q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COQ动脉粥样硬化自由基
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男性慢性乙型肝炎153例,其中病理诊断为非肝硬化的患者122例,肝硬化的患者31例。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0.01),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基于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建立的Fiser’s判别函数预测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正确率分别为64.52%和74.59%。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5%可信限:0.57~0.78)和0.24(95%可信限:0.15~0.33)0、.32(95%可信限:0.22~0.42)0、.34(95%可信限:0.24~0.45)。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年龄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68、0.63、0.32、0.89、0.64,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55~0.77、0.59~0.71、0.31~0.38、0.86~0.92、0.61~0.70。结论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其预测肝硬化的价值主要在于排除诊断。
陈由达张爱军吴梓苗张占卿陆伟史连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无创诊断外周血细胞ROC曲线
厦门市2008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厦门市2008年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2008—01—01-2008—12—31接诊的31833例院外急救患者疾病种类、发病年龄段及发病时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008年厦门市地区实施的院外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31833例,男女比例为2.14:1,高发年龄段为21-50岁。急救病种前4位的依次为创伤(41.25%)、心脏病(11.62%)、脑血管病(10.79%)和外因中毒(10.06%)。院外病死率在肿瘤(9.12%)、其他(6.84%)、心脏病(5.16%)及呼吸系统(4.33%)疾病类型较高。总的发病时段分布呈从0~6am至18~24pm逐渐增多的趋势,不同疾病的院外急救有各自的高峰时段。结论厦门市院外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提供了依据。
张国忠史连国雷高峰
关键词:院外急救流行病学
比较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肝癌模型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为探讨裸小鼠和裸大鼠(rnu/rnu)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肝癌皮下移植与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将Huh-7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裸大鼠皮下和肝脏,建立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立模型的皮下和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殖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裸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大鼠成瘤率高达95.0%,其肺转移率形成率为50.0%,均高于裸小鼠。此实验证明应用裸大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肝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沈艳廖菁周文江史连国徐春华李祥瑞
关键词:裸小鼠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8例,非肝硬化的患者144例。1s肝穿刺法行肝组织活检,用光学显微镜多视野观察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分期。肝穿刺前后1周内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用Roche Modula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B、GLB。结果:血清A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非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21(95%CI:0.138~0.304)和0.229(95%CI:0.133~0.326),血清GLB水平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17~0.824)。血清ALB和G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35g/L、34.70g/L和0.98,其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21和0.607和0.571、0.646和0.771和0.868、0.311和0.340和0.457、0.949和0.910和0.912、0.674和0.744和0.818、0.467和0.378和0.439。结论:血清ALB、GLB水平和A/G比值均可用作否定诊断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张占卿陆伟崔晨蓉史连国
关键词:肝硬化白蛋白类球蛋白类ROC曲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